从中医治“双心” - 健康知识 - 江苏省中医院
  • 医院首页
  • 医院概况
    • 医院概要
    • 党建文化>>
      • 医院文化
    • 医院领导
    • 组织结构
    • 院史沿革
    • 院务公开>>
      • 医院资质
      • 规章制度
      • 行风建设
      • 预决算公开
    • 美丽省中
    • 老年文化
  • 新闻中心
    • 工作动态
    • 习近平论中医
    • 紫东院区建设
    • 活动公告
    • 杏苑报
    • 媒体报道
    • 内部公告
  • 就诊指南
    • 科室专家>>
      • 内科
      • 外科
      • 名医堂
      • 医技
      • 妇儿
      • 针推
      • 多学科联合门诊
    • 门诊排班表>>
      • 专家一周排班表
      • 专病门诊排班表
      • 2017年膏方专家排班表
    • 服务流程>>
      • 门诊就诊流程
      • 急诊就诊流程
      • 住院指南
      • 体检指南
      • 医疗纠纷处理流程
    • 一站式服务
    • 医院导航
  • 名医堂
    • 综合介绍
    • 大医风范
    • 名医名片
    • 高级专家
  • 省中特色
    • 优势病种
    • 特色诊疗
    • 诊疗中心
    • 特色制剂
    • 省中膏方
    • 冬病夏治
  • 重点专科
    • 国家级重点
    • 省级重点
  • 教育教学
    • 新闻资讯>>
      • 通知公告
      • 图片新闻
    • 处室管理 >>
      • 机构设置
      • 工作职责
      • 公开目录
      • 规章制度
      • 计划总结
      • 发展规划
      • 数据统计
    • 继续教育>>
      • 项目管理
      • 远程教育
      • 论文论著
      • 基础管理
      • 量化考核
      • 其他专题
    • 人才培养>>
      • 国家“师承”工作管理
      • 国家“优才”工作管理
      • 江苏省“师承”工作管理
      • 江苏省“优才”工作管理
      • 江苏省青苗培养工程管理
      • 院“师带徒”学习班管理
      • 院“西学中”学习班管理
      • 院“周仲英师承”学习班管理
      • 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
    • 进修管理>>
      • 全院外出进修管理
      • 全院外来进修管理
      • 外来进修网上报名入口
    • 学术活动>>
      • 全院学术活动管理
      • 全院专科学术活动管理
      • 全院科普学术活动管理
      • 全院外出参加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管理
      • 全院外出参加学术会议管理
      • 全院大型医疗设备上岗培训管理
      • 全院放射和辐射上岗培训管理
      • 全院参加市医学会经常性学术活动管理
      • 全院参加市医学会刊授继续教育管理
    • 教学管理>>
      • 非南京中医药大学管理
      • 南京中医药大学管理
    • 名医工作室>>
      • 国医大师名中医传承工作室
      • 全国名中医传承工作室
      • 江苏省名中医传承工作室
    • 流派工作室>>
      • 全国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
      • 江苏省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
    • 学会管理>>
      • 全院中医学会系统管理(国家级、省级、市级)
      • 全院西医学会系统管理(国家级、省级、市级)
      • 全院管理学会系统管理(国家级、省级、市级)
      • 医院推荐优秀人才和先进集体管理(国家级、省级、市级)
    • 对外交流
    • 图书馆管理>>
      • 通知公告
      • 文献资料查询
    • 基地管理>>
      • 国家中医药优势学科继续教基地
      • 国家城市社区知识与技能培训示范基地
      • 国家农村知识与技能培训示范基地
      • 国家基层常见病多发病适宜技术推广基地
      • 国家国际交流合作基地
      • 国家(江苏省)中医临床进修基地
      • 江苏省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
      • 江苏省中医类别全科医师培训基地
      • 江苏省中医药继续教育政策研究室
  • 科研管理
    • 科技处
    • 临床研究院>>
      • 部门职责
      • 简介
      • 动态
    • GCP中心>>
      • GCP中心简介
      • 办事流程
      • 临床药理实验室
      • 临床专业科室
      • 中医药临床评价研究室
      • 工作动态
    • 伦理审查平台>>
      • 伦理审查体系
      • 伦理委员会
      • 研究利益冲突管理委员会
      • 临床研究质量管理委员会
      • 受试者之家
      • 工作动态
    • 学科办>>
      • 优势学科
      • 重点学科
      • 学科动态
    • 中心实验室
  • 健康宣教
    • 医患交流
    • 病友之声
    • 健康知识
    • 老年养生
    • 杏林论坛
    • 药学服务>>
      • 药学信息
      • 合理用药
      • 药品不良反应
      • 神农识草
    • 公益活动
    • 公告
    • 报告厅(beta)
    • 省中TV
  • 党建平台
    • 党建动态>>
      • 最新动态
      • 基层党建
      • 活动信息
    • 党史学习教育>>
      • 主题活动
      • 支部共建
      • 学习感悟
    • 党务公开
    • 党风廉政
    • 党员管理
    • 总支之窗>>
      • 内科总支
      • 外科总支
      • 门诊总支
      • 药学总支
      • 机关总支
      • 综合保障总支
      • 离退休总支
    • 网上党校
    • 文明创建
    • 统战工作
    • 职工之家
    • 青年园地
从中医治“双心”
发布日期:2016-07-25 21:47:37    作者:陈晓虎    访问次数:8282

从中医治“双心”

在临床门诊中多发现,很多患者就诊时,表现或仅有胸闷、心悸症状,病情较轻,或担忧罹患严重心脏病,或以忧虑恐惧原病再恶化等,每每忧思竭虑,甚或恐悲交加,以致茶饭不思,食纳不馨,夜寐不安,久之旧病不瘥,又添新疾,出现心神不宁,心悸怔忡、少寐多梦、脘腹不适、口苦纳差等症,可见七情致病,不可小觑。

很多研究发现,心血管疾病人群中,精神障碍如焦虑、抑郁的发生率很高。例如,抑郁症临床表现为抑郁、悲伤、沮丧、哭泣、易激怒、烦躁、疲劳、失眠、注意力不集中、对事物缺乏兴趣、社会退缩行为、担心自己受到伤害,甚至严重者可能有杀人或自杀。许多罹患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都与不良情绪相关或被不良情绪所影响。不良情绪可以引发或加重心血管疾病,而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同样会导致精神心理疾病的出现,二者共存于一个个体,谓之“双心疾病”。“双心疾病”涵盖了以下三种主要表现形式:一是以心血管躯体症状就诊,经检查后无器质性心脏病的证据,但患者心理负担很重;二是患者心血管疾病与焦虑/抑郁等精神心理障碍共病;三是由心血管疾病继发的精神心理障碍。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备受关注提示在预防诊治疾病时不应只考虑患者的躯体状况重视心理健康也是十分重要的环节。

   近年来,中医药在改善这方面的疾病有很大优势。“双心疾病”可属中医学郁证胸痹心悸怔忡等范畴,常由焦虑、抑郁、恐惧等情志过极引起气血运行失常,致使心气虚损、心脉痹阻等,表现为心慌、烦躁、气短、胸闷、胸痛、自汗、失眠等。中医学虽然没有双心疾病的病名,但是对于心血管疾病与精神心理因素的相关性的认识散见于历代医学典籍中。中医认为的生理功能包括主血脉主神明,即心不仅主司血液在脉道运行,还具有主意识、思维、情志等精神活动的作用。中医经典著作《内经》云:“心主血脉,心藏神”,“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说明心可主司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灵枢·邪客》曰:“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精神之大舍”。《内经》中有言悲哀愁忧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明确指出不良精神心理状态对机体具有重要影响。冠心病心绞痛时,多种致病因素长期积累引起心脉痹阻不畅,心之阴阳气血失调,“心伤则神去”,易出现焦虑抑郁、烦躁失眠等症状。亦或七情致病伤其心,即“神明之心”异常影响“心主血脉”功能。《景岳全书·郁证》:“情志之郁则总由乎心,此因郁而病也”,《证治准绳》:“夫心统性情,始由怵惕思虑则伤神,神伤,脏乃应而心虚矣”。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夫思虑烦多则损心,心虚故邪乘之,邪积不去,则时害饮食,心中怫怫如满,蕴蕴而痛,是为之心痹”。故焦虑抑郁,忧愁思虑可耗损心血,诱发或加重心肌缺血损伤,引起或加重胸闷心痛、惊悸怔忡等症状。

   中医治疗当明辨虚实和病情急缓,祛邪与扶正兼顾,同时重视活血化瘀。临床可根据不同证型辨证施治。如下:

1肝郁气滞证    治法:疏肝理气,活血通络,宁心安神。

            代表方:柴胡疏肝散加减。

            常用药:柴胡、香附、芍药、陈皮、枳壳、川芎、炙甘草。

2气郁化火证    治法:疏肝解郁,清肝泻火,宁心安神。

            代表方:丹栀逍遥散加减

            常用药:柴胡、当归、白芍、白术、茯苓、薄荷、生姜、炙甘草。

3瘀阻心脉证     治法:活血化瘀,理气通络,宁心安神。

             代表方:血府逐瘀汤加减

             常用药:川芎、桃仁、红花、赤芍、柴胡、桔梗、枳壳、牛膝、当归、 

             地、降香、郁金。   

4痰浊闭阻证     治法:行气开郁,化痰散结,宁心安神。

             代表方:半夏厚朴汤加减。

             常用药:半夏、厚朴、茯苓、生姜、苏叶。

5痰火扰心证     治法:清热化痰,宁心安神。

             代表方:黄连温胆汤加减。

             常用药:黄连、山栀、竹茹、半夏、胆南星、全瓜蒌、陈皮、生姜、枳

             实、远志、石菖蒲、酸枣仁、生龙骨、生牡蛎。

6水饮凌心证     治法:振奋心阳,化气行水,宁心安神。

             代表方:苓桂术甘汤加减。

             常用药:茯苓、猪苓、白术、泽泻、车前子、桂枝、炙甘草、人参、黄

             芪、远志、酸枣仁。

7心虚胆怯证     治法:镇惊定志,养心安神。

             代表方:安神定志丸加减。

             常用药:龙齿、琥珀、酸枣仁、远志、茯神、人参、茯苓、山药、天冬、

             生地、熟地、肉桂、五味子。

8心脾两虚证     治法:健脾养心,补益气血,养心安神。

             代表方:归脾汤加减。

             常用药:黄芪、人参、白术、炙甘草、熟地、当归、龙眼肉、茯神、远

            志、酸枣仁、木香。

9心肾阴虚证     治法:滋阴清火,养心安神。

             代表方:天王补心丹、交泰丸加减。

             常用药:地黄、山药、山茱萸、人参、茯苓、五味子、当归、柏子仁、

             酸枣仁、远志、丹参、天冬、麦冬、玄参、丹皮、黄连、肉桂。

10心阳不振证    治法:温补阳气,养心安神。

             代表方: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加减。

             常用药:桂枝、附子、人参、黄芪、麦冬、枸杞子、炙甘草、龙骨、牡

             蛎。

     常用中成药方面,品种繁多,选用时需符合辨证论治原则。部分中成药列举如下:振源胶囊可益气通脉、宁心安神;心可舒片可活血化瘀、行气止痛;心灵丸可活血化瘀、益气通脉、宁心安神;复方丹参滴丸可活血化瘀、理气止痛;乌灵胶囊可补肾健脑、养心安神。

另外,中医自古强调“形神合一”的整体观念,在遇到此类患者,临证多采用“双心同治”,治疗上一方面注重活血法,治“君主之心”,常用方为:血府逐瘀汤、桂枝茯苓丸、丹参饮等,通其血脉,滋补养心;另一方面通过安神以调理“神明之心”,协调脏腑,平衡阴阳。安神之法常以柏子仁、酸枣仁、夜交藤、麦冬、百合养血清心安神,珍珠母、龙骨、牡蛎重镇降逆安神,合欢花、合欢皮、佛手、郁金解郁疏肝安神,莲子心、五味子收敛补心安神,远志、石菖蒲宁心益智安神,并随症加减,痰多者加茯苓神、青礞石、二陈汤,湿热口苦者加栀子、黄连、黄芩,腹满纳差者加木香、山楂、谷芽、麦芽、神曲,心悸者加甘松、紫草、苦参等。

最后强调的是,要对患者进行调志即心理疏导,这很重要,要耐心为患者解疑答惑,消除不良情绪刺激,使其树立信心,保持乐观,保证睡眠,这对疾病治疗大有裨益。

Copyright 2012-2021 Jiangsu Province Hospital of Chinese Medicine All right reserved 江苏省中医院版权所有
地址:南京市秦淮区汉中路155号    联系电话:025-86618472、86518612、86617141-20300/20130
技术支持:南京长观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苏ICP备05011462号-1     江苏省互联网医院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