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改通讯(三十九) - 医疗改革 - 江苏省中医院
  • 医院首页
  • 医院概况
    • 医院概要
    • 党建文化>>
      • 医院文化
    • 医院领导
    • 组织结构
    • 院史沿革
    • 院务公开>>
      • 医院资质
      • 规章制度
      • 行风建设
      • 预决算公开
    • 美丽省中
    • 老年文化
  • 新闻中心
    • 工作动态
    • 习近平论中医
    • 紫东院区建设
    • 活动公告
    • 杏苑报
    • 媒体报道
    • 内部公告
  • 就诊指南
    • 科室专家>>
      • 内科
      • 外科
      • 名医堂
      • 医技
      • 妇儿
      • 针推
      • 多学科联合门诊
    • 门诊排班表>>
      • 专家一周排班表
      • 专病门诊排班表
      • 2017年膏方专家排班表
    • 服务流程>>
      • 门诊就诊流程
      • 急诊就诊流程
      • 住院指南
      • 体检指南
      • 医疗纠纷处理流程
    • 一站式服务
    • 医院导航
  • 名医堂
    • 综合介绍
    • 大医风范
    • 名医名片
    • 高级专家
  • 省中特色
    • 优势病种
    • 特色诊疗
    • 诊疗中心
    • 特色制剂
    • 省中膏方
    • 冬病夏治
  • 重点专科
    • 国家级重点
    • 省级重点
  • 教育教学
    • 新闻资讯>>
      • 通知公告
      • 图片新闻
    • 处室管理 >>
      • 机构设置
      • 工作职责
      • 公开目录
      • 规章制度
      • 计划总结
      • 发展规划
      • 数据统计
    • 继续教育>>
      • 项目管理
      • 远程教育
      • 论文论著
      • 基础管理
      • 量化考核
      • 其他专题
    • 人才培养>>
      • 国家“师承”工作管理
      • 国家“优才”工作管理
      • 江苏省“师承”工作管理
      • 江苏省“优才”工作管理
      • 江苏省青苗培养工程管理
      • 院“师带徒”学习班管理
      • 院“西学中”学习班管理
      • 院“周仲英师承”学习班管理
      • 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
    • 进修管理>>
      • 全院外出进修管理
      • 全院外来进修管理
      • 外来进修网上报名入口
    • 学术活动>>
      • 全院学术活动管理
      • 全院专科学术活动管理
      • 全院科普学术活动管理
      • 全院外出参加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管理
      • 全院外出参加学术会议管理
      • 全院大型医疗设备上岗培训管理
      • 全院放射和辐射上岗培训管理
      • 全院参加市医学会经常性学术活动管理
      • 全院参加市医学会刊授继续教育管理
    • 教学管理>>
      • 非南京中医药大学管理
      • 南京中医药大学管理
    • 名医工作室>>
      • 国医大师名中医传承工作室
      • 全国名中医传承工作室
      • 江苏省名中医传承工作室
    • 流派工作室>>
      • 全国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
      • 江苏省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
    • 学会管理>>
      • 全院中医学会系统管理(国家级、省级、市级)
      • 全院西医学会系统管理(国家级、省级、市级)
      • 全院管理学会系统管理(国家级、省级、市级)
      • 医院推荐优秀人才和先进集体管理(国家级、省级、市级)
    • 对外交流
    • 图书馆管理>>
      • 通知公告
      • 文献资料查询
    • 基地管理>>
      • 国家中医药优势学科继续教基地
      • 国家城市社区知识与技能培训示范基地
      • 国家农村知识与技能培训示范基地
      • 国家基层常见病多发病适宜技术推广基地
      • 国家国际交流合作基地
      • 国家(江苏省)中医临床进修基地
      • 江苏省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
      • 江苏省中医类别全科医师培训基地
      • 江苏省中医药继续教育政策研究室
  • 科研管理
    • 科技处
    • 临床研究院>>
      • 部门职责
      • 简介
      • 动态
    • GCP中心>>
      • GCP中心简介
      • 办事流程
      • 临床药理实验室
      • 临床专业科室
      • 中医药临床评价研究室
      • 工作动态
    • 伦理审查平台>>
      • 伦理审查体系
      • 伦理委员会
      • 研究利益冲突管理委员会
      • 临床研究质量管理委员会
      • 受试者之家
      • 工作动态
    • 学科办>>
      • 优势学科
      • 重点学科
      • 学科动态
    • 中心实验室
  • 健康宣教
    • 医患交流
    • 病友之声
    • 健康知识
    • 老年养生
    • 杏林论坛
    • 药学服务>>
      • 药学信息
      • 合理用药
      • 药品不良反应
      • 神农识草
    • 公益活动
    • 公告
    • 报告厅(beta)
    • 省中TV
  • 党建平台
    • 党建动态>>
      • 最新动态
      • 基层党建
      • 活动信息
    • 党史学习教育>>
      • 主题活动
      • 支部共建
      • 学习感悟
    • 党务公开
    • 党风廉政
    • 党员管理
    • 总支之窗>>
      • 内科总支
      • 外科总支
      • 门诊总支
      • 药学总支
      • 机关总支
      • 综合保障总支
      • 离退休总支
    • 网上党校
    • 文明创建
    • 统战工作
    • 职工之家
    • 青年园地
医改通讯(三十九)
发布日期:2020-06-22 11:03:23    作者:医改办    访问次数:5331

 

39

医疗改革与事业拓展办公室               201911月26日

 

  

 

  • 全国中医药大会召开:我国中医药服务体系日益完善

  •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

  • 上海启动建立四大区域中医医联体

  • “影像医联体”落户无锡

  • 吉林远程医疗网全覆盖

  • 吉林加码推进分级诊疗

  • 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试点方案公布

  • 四川:鼓励三级医院“托管扶贫”

  • 国务院发布医改文件:明确7大任务24项医改任务目标

  • 四川医共体负责人试行年薪制

  • 南京15家医院“脱卡支付”

  • 鼓励中医医院和民营医院开展紧密型医疗集团试点

     

     

     

 

全国中医药大会召开:我国中医药服务体系日益完善    新华社1025日报道,全国中医药大会在北京召开,近年来,本着中西医并重的发展理念,我国中医药服务体系日益完善,全国绝大部分的基层医疗能够提供中医药诊疗服务。为了让越来越多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看上中医,我国出台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等举措,为基层“强筋健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全国已有98.5%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7.0%的乡镇卫生院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中医药在疾病预防、疾病治疗及疾病康复整个过程中都会发挥积极的作用,为健康中国服务,为老百姓的健康做出贡献。当前,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医药现代化”重点专项已立项支持83个项目,累计投入超过10亿元。2000年以来,中医药行业共获得国家科技奖励117项。中医药的生命力就在于创新,我们只有把我们老祖宗留下的这一宝贵财富传承好、发展好、利用好。中医药不仅在满足基层群众的健康需求,也在世界范围内发挥着疗效。目前,中医药已传播到183个国家和地区。中药逐步进入国际医药体系,已在俄罗斯、古巴、越南、新加坡和阿联酋等国以药品形式注册。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目前103个会员国认可使用针灸,其中29个设立了传统医学的法律法规,18个将针灸纳入医疗保险体系。这样能让针灸融入到各个国家的主流医学体系教育体系,20多个国家对中医针灸进行了立法,能有效地(对中医针灸的服务)进行规范管理和保障。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    新华社1027日报道,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了《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意见》指出,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为中华民族繁衍生息作出了巨大贡献,对世界文明进步产生了积极影响。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中医药工作,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中医药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中医药改革发展取得显著成绩。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事,对于坚持中西医并重、打造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的中国特色卫生健康发展模式,发挥中医药原创优势、推动我国生命科学实现创新突破,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促进文明互鉴和民心相通、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意见》从健全中医药服务体系、发挥中医药在维护和促进人民健康中的独特作用、大力推动中药质量提升和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促进中医药传承与开放创新发展、改革完善中医药管理体制机制等六个方面提出了20条意见。《意见》提出,聚焦癌症、心脑血管病、糖尿病、感染性疾病、老年痴呆和抗生素耐药问题等,开展中西医协同攻关,到2022年形成并推广50个左右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建立综合医院、专科医院中西医会诊制度。建立健全符合中医药特点的中药安全、疗效评价方法和技术标准。加快推进中医药科研和创新。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及中医药重大科学问题,建立多学科融合的科研平台。在中医药重点领域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建立一批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技术创新中心。改革完善中西医结合教育,培养高层次中西医结合人才。鼓励西医学习中医,允许临床类别医师通过考核后提供中医服务,参加中西医结合职称评聘。

上海启动建立四大区域中医医联体    澎湃新闻10月29日报道,上海市区域性医疗中心建设工作现场推进会在崇明区举行,副市长宗明出席会议并讲话。会上同步启动建立“东南西北”四大区域中医医联体。上海市卫生健康委介绍,明确浦东医院等25家服务能力较强、覆盖人口多、辐射范围大、分级诊疗基础好的医院作为首批建设单位,一方面以支持远郊医院为主,另一方面确保16个区“全覆盖”。后续根据医疗机构能力水平基础,持续推进建设,2021年底前基本完成区域性医疗中心的布局和认定,持续提升综合服务能力。区域性医疗中心立足区域医疗服务基本需求, 向下辐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向上与市级医院对接,承担区域内居民常见病、多发病诊疗以及急危重症抢救与疑难病转诊任务,强化家庭医生为基础的“1+1+1”医疗机构组合签约服务体系。同时,上海将推进中医专科医联体建设,构建“区域+专科专病”点面结合、全专互补的中医医联体新模式:建立“东南西北”四大区域中医医联体,由4家市级中医医院牵头区域内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形成“市-区-社区”梯度支持的联动发展模式;以中医优势专科专病为协作纽带,由中医重点专科牵头带动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相同专科领域的技术提升及能力建设。此外,上海将进一步建立健全支持医联体建设的绩效激励、考核评价等工作机制,通过医联体形成市级医院、区域性医疗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康复、护理等医疗机构职责明晰、紧密合作的关系,推进医疗卫生资源整合和上下联动,并探索建立医联体内整合型服务模式,逐步实现预约、就诊、转诊、出入院、付费、随访、检验检查等全流程服务,在加强医疗质量控制基础上,实现医联体内医疗卫生信息互联互通互认。各区政府要落实建设主体责任,加大资源投入,合理布局规划区域性医疗中心建设,主动争取市级医院支持,努力提供同质化、高水平服务;市级医院要围绕临床端和服务端“两端”发力,通过医联体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升区域服务能级,着力打造“多点执业”服务平台,将重点学科建设延伸至区域性医疗中心,切实提升区域性医疗中心服务能级。

“影像医联体”落户无锡    新华日报11月2日报道,无锡市第八人民医院正式启动了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共建的远程会诊平台,还邀请了儿科、外科、妇产科、肿瘤科等12名全国知名专家进行义诊,让无锡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名医的专业服务。对老人来说,外出求医十分不便,有时去趟医院还要换两趟车,更别说身体不舒服的时候了。现在通过八院与社区共建的影像医联体,居民可选择在就近的社区医院拍片,1-2分钟后影像数据就能上传到远程影像诊断中心平台,从上传到拿回放射专家的诊断,整个过程不超过30分钟,真正实现了“信息多跑路、百姓少跑路”。了解,目前单个社区一天的拍片上传量在15张左右,八院以会诊的形式确诊社区医院难以把握的片子。此外,社区技师还可以前往八院进修,学习医学影像诊断,解决社区影像专业技术人员短缺等问题。远程会诊平台让患者在八院就能得到中山医院顶级专家提供的高清视频专科会诊、远程病理诊断、远程影像诊断、远程手术指导等医疗服务,患者转诊可通过两家医院间的绿色通道。无需排队和重新挂号,就诊数据即可异地共享,方便患者进入下一阶段的诊疗方案。此外,在四年试点实践的基础和经验上,2017年八院正式推行的“医校共建”目前为梁溪区20多所学校的在校生提供卫生保健服务,创新打造医、校、家三位一体的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平台。校医对缺课学生追踪缺席原因、防治传染病,对孩子突发外伤做出第一时间的处置,实时地为孩子们的健康保驾护航。

吉林远程医疗网全覆盖    健康报11月04日报道,近日从吉林省卫生健康委获悉,目前,吉林省已建成覆盖省、市、县、乡四级公立医疗机构,具有远程会诊、远程诊断、远程医学教育等功能的远程医疗服务网络,一条普惠基层诊疗技术和百姓就医的便捷通道正在使受益面扩大。吉林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高占东介绍,吉林省将加快远程医疗服务网络建设列为2019年政府为民办实事内容。省级财政3年来累计投入资金3450万元。截至目前,吉林省远程医疗服务网络已实现全覆盖,横向连接省内医疗实力强的大型三级甲等医院,纵向连接市州级中心医院、县医院和779家乡镇卫生院。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以来,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吉林省人民医院等省级五大医联体牵头医院已通过远程医疗服务网络开展会诊848例,基层医疗机构远程提交的心电图、检验检查结果数分钟内即可得到诊断报告,提交的各类医学影像资料20分钟内可完成上传、诊断、出报告等全过程。目前,省平台汇聚存储相关数据131161条,其中影像数据81236条,病例数据49925条。

吉林加码推进分级诊疗    健康报11月08日报道,近日,吉林省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该省卫生健康委、发改委、财政厅、人社厅、医保局、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实施意见》相关情况。据介绍,《实施意见》提出3个方面的14项工作任务,围绕如何让大医院“舍得放”、让基层“接得住”、引导患者“信得过”等方面出台政策措施,进一步解决推进分级诊疗过程中的瓶颈问题。围绕落实医院功能定位,促使大医院“舍得放”,《实施意见》从严格控制公立医院规模、落实公立医院功能定位、发挥三级医院引领作用、进一步完善双向转诊制度4个方面提出要求;明确对没能落实功能定位的医疗机构,在医院评价、绩效考核、医保基金支付等方面进行管控。围绕提升基层服务能力,促使基层“接得住”,《实施意见》要求,巩固完善多层次医联体建设,启动实施新一轮分级诊疗提升服务能力行动计划,加快推进医学远程会诊服务,开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强化基层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基层人才薪酬待遇。其中,明确指出将符合条件的远程医疗服务项目按规定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医联体内上级医院专家到下级医院提供诊疗服务,诊察费参照远程会诊服务专家会诊费标准收取。围绕提倡合理就医理念,引导群众“信得过”,《实施意见》提出了充分发挥医保杠杆引导作用、做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提高群众对基层医疗机构的信任度、提升中医药和康复服务能力4个方面的工作要求。该省从2014年开始谋划布局分级诊疗。在城市,建立了“三级医院诊断、二级医院治疗、一级医院管理”的分级诊疗慢病管理模式;在农村,确定了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和外请专家能够诊疗的病种参考目录。目前,该省县域内平均就诊率达到91.3%。为确保《实施意见》落地,该省提出了全面落实各级政府的投入责任、建立协同推进工作机制、将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纳入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任务统筹部署、强化考核评价与结果运用、加强政策宣传与舆论引导等保障措施。

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试点方案公布    健康报11月09日报道,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秘书处联合发布《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试点工作方案》指出,在京、沪等医疗资源富集地区遴选若干优质医疗机构,通过建设分中心、分支机构,促进医师多点执业等多种方式,在患者流出多、医疗资源相对薄弱地区建设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过程中,将优先整合现有资源,定向放大国家顶级优质医疗资源。避免盲目无序扩张,努力做到“三不”,即医院不出资、政府不新增债务风险、病人不增加负担。试点期间,每个试点省区重点推动建设不超过3家。《方案》提出,按照“按重点病种选医院、按需求选地区,院地合作、省部共建”的工作思路,先行开展试点建设。重点建设肿瘤科、神经科、心血管科、儿科、呼吸科和创伤科6个专科,选择在河北、山西、辽宁、安徽、福建、河南、云南、新疆8个省区开展试点建设。同时,确定了30家试点输出医院,主要从京沪两地选取,少量从武汉、长沙、广州、成都、西安5个优质医疗资源集中的地方选取,并积极储备社会办机构作为后续试点。《方案》明确了两种建设模式:一种是以政府投入为主的公立医院模式,即输出医院和试点地区政府合作举办独立医疗机构,承担区域医疗中心职责。建设资金以地方筹集为主,中央预算内投资视情况安排。据悉,第一批试点全部采取此种模式。另一种是以购买服务为主的社会办医模式。在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上,区域医疗中心被寄予厚望。《方案》指出,允许探索符合自身运行模式的管理措施和分配政策,将高级职称评审权下放到区域医疗中心。支持自主招聘、赋予分配自主权,并研究探索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视同于硕士专业学位证,在入职、晋升、岗位聘用、工资待遇等方面同等对待。《方案》强调,实行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理顺输出医院及办医主体、试点地区、社会力量等各方面间的关系。全面落实政府投入政策,建立参加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缴费的经费保障机制,合理制定和动态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并实行适应区域医疗中心发展规律的医保政策。《方案》明确,通过3年~5年努力,打造一批以高水平医院为依托的“互联网+医疗健康”协作平台,形成一批以区域医疗中心为核心的专科联盟,相关地区重点病种治疗水平与京、沪等地差距大幅缩小,跨省、跨区域就医大幅减少,推动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四川:鼓励三级医院“托管扶贫”    健康报11月12日报道,四川省委组织部、省卫生健康委等6部门近日联合印发《关于鼓励城市三级医院与深度贫困县县级综合医院建立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的实施意见》,要求按照“立足实际,自愿结对,全面帮扶”的要求,鼓励城市三级医院托管深度贫困县县级综合医院。《实施意见》要求,托管医院选派中级职称及以上人员组建“1+N”管理团队,每届任期原则上不少于3年;托管医院根据当地疾病谱的变化,至少帮助被托管医院建立两个优势临床科室;实现双方资源信息共享,医疗行为动态监测和监管;推动被托管医院和托管医院药品目录衔接,探索建立医联体内处方流动、药品共享与配送机制。《实施意见》明确,鼓励有条件的三级医院先行先试,采取“一对一”或“一对多”模式,将被托管医院升级为托管医院分院。被托管医院所在地政府要切实落实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基本建设、人才培养、承担公共卫生任务等补助支出。《实施意见》提出,承担托管任务的医院可按隶属关系向所属编制部门申请人才专项编制,用于向被托管医院派驻“1+N”管理团队使用。托管医院派驻人员绩效工资在原单位当年科室同职级人员平均水平的基础上上浮不低于20%。托管医院引进的研究生及以上高层次人才和派出的管理团队成员,在被托管医院工作1年及以上的,可享受被托管医院所在地高层次人才引进相关优待政策。托管医院干部派驻期间享受援彝援藏干部相关优待政策,服务满1年且考核合格的,可提前申报上一级卫生专业技术职务资格。

国务院发布医改文件:明确7大任务24项医改任务目标    新华网11月15日报道近日,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印发《关于进一步推广福建省和三明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经验的通知》,明确了7个方面共24项医改任务目标。《通知》指出,福建省和三明市医改方向正确、路径清晰、措施有力、成效明显,是全国医改的标杆。其医改经验的核心在于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改革,主要通过补充医疗资源的短板、推进分级诊疗,解决“看病难”问题;通过降低药品耗材流通费用、规范医疗行为,解决“看病贵”问题。当前,医改进入到深水区和攻坚期,更需要针对性地破解群众看病就医的痛点堵点问题,以钉钉子精神抓好医改任务落实。这24项医改任务聚焦七个方面的重点问题:一是切实加强医改组织领导;二是加大药品耗材集中采购改革力度;三是严格医疗机构绩效考核和药品耗材使用监管;四是及时动态调整医疗服务价格;五是加大薪酬制度改革创新力度;六是大力推进医保精细化管理;七是构建优质高效的整合型医疗服务体系。其中,加大药品耗材集中采购改革和及时动态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备受关注。通知提出,扩大国家组织集中采购和使用药品品种范围;各地要积极采取单独或跨区域联盟等方式,对未纳入的药品开展带量、带预算采购;按类别探索高值医用耗材集中采购。在医疗服务价格方面,《通知》提出,抓住开展药品耗材集中采购、取消医用耗材加成等改革窗口期,通过腾笼换鸟的方式,及时相应调整医疗服务价格,支持公立医院运行机制和薪酬制度改革。建立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2020—2022年各地要每年进行调价评估,达到启动条件的要及时调整医疗服务价格。《通知》强调,各省份要结合实际制定推广福建省和三明市医改经验、深化医改的工作方案,不能简单照搬照抄,不搞“一刀切”。

四川医共体负责人试行年薪制    健康报11月18日报道,近日,四川省卫生健康委、机构编制委、人社厅、财政厅、医保局、中医药局联合印发《四川省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试点实施方案》提出,以构建优质高效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为路径开展医共体建设试点,推动以治疗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持续提升基层服务能力。《方案》明确,2019年,每个市(州)至少在1个县(市、区)开展试点。到2020年,初步建成目标明确、权责清晰、分工协作、有效运行的整合型医疗卫生体系,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升,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县域就诊率力争达90%,基层门急诊人次和住院人次占比分别较试点前提升不少于5个百分点,基层有能力开展的技术、项目不断增加,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小病不出乡”。《方案》要求,组建医共体牵头医院原则上为二级甲等以上医疗机构,鼓励社会力量办各类医疗机构加入医共体。推进县乡村一体化。将政府或集体办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纳入医共体统筹建设和管理。医共体牵头机构要组建健康管理服务部门,可探索公共卫生管理机构职能整合。医共体单位要完善医务人员收入分配办法,以岗位为基础,绩效为核心,打破医院、层级和身份界限,建立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的内部分配机制。适当提高下沉到基层的医务人员收入水平。鼓励对医共体和成员单位负责人实行年薪制。实行了财务、信息、结算一体化的医共体,可实行医保“一个总额”,在医共体内共济调节使用总额指标。配套完善医共体医保考核办法,把分级诊疗相关指标纳入考核范围。

南京15家医院“脱卡支付”    健康报11月19日报道,近日,江苏省南京市15家医院经医保部门授权,实现医保“脱卡支付”。南京医保市民只要在“我的南京”App上绑定电子社保卡并授权开通在线支付功能,便无须携带医保卡,就可凭手机预约挂号后的二维码扫码就诊,并在线缴费。这15家医院为江苏省人民医院、省中医院、南京鼓楼医院、省肿瘤医院、省口腔医院、省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大医院、南京脑科医院、南京市口腔医院、江宁医院、江宁区中医院、溧水区人民医院、高淳区人民医院、栖霞医院和江北人民医院。据了解,2019年,南京市卫生健康委持续推进“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通过优化医疗服务流程,创新医疗缴费模式,改善市民就医感受。目前,南京市所有公立医疗机构均已开通微信、支付宝移动支付方式,部分医院已实现支付宝人脸识别支付。

鼓励中医医院和民营医院开展紧密型医疗集团试点    中国中医药网11月20日报道,近日,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推广福建省和三明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经验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旨在充分发挥典型经验对全局改革的示范、突破、带动作用,推动医改向纵深发展。《通知》介绍了福建省和三明市深化医改的主要经验。包括建立高效有力的医改领导体制和组织推进机制,深化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改革,创新薪酬分配激励机制,强化医疗机构监督管理,革完善医保基金管理,上下联动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等。并指出要探索中医和西医治疗同病同支付标准。《通知》明确了进一步推广福建省和三明市医改经验的重点任务。要切实加强医改组织领导,加大药品耗材集中采购改革力度,及时动态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加大薪酬制度改革创新力度,大力推进医保精细化管理,构建优质高效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2020年,综合医改试点省份要选择有条件的地方开展紧密型医疗集团和县域医疗共同体试点,鼓励有条件的中医医院和民营医院牵头组建,在总结评估的基础上,积极稳妥推进。各省份要落实中西医并重,加大改革创新力度,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坚决破除阻碍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加强中医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到2022年,基本实现县办中医医疗机构全覆盖,力争实现全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设置中医馆、配备中医医师。

Copyright 2012-2021 Jiangsu Province Hospital of Chinese Medicine All right reserved 江苏省中医院版权所有
地址:南京市秦淮区汉中路155号    联系电话:025-86618472、86518612、86617141-20300/20130
技术支持:南京长观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苏ICP备05011462号-1     江苏省互联网医院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