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改通讯(四十一) - 医疗改革 - 江苏省中医院
  • 医院首页
  • 医院概况
    • 医院概要
    • 党建文化>>
      • 医院文化
    • 医院领导
    • 组织结构
    • 院史沿革
    • 院务公开>>
      • 医院资质
      • 规章制度
      • 行风建设
      • 预决算公开
    • 美丽省中
    • 老年文化
  • 新闻中心
    • 工作动态
    • 习近平论中医
    • 紫东院区建设
    • 活动公告
    • 杏苑报
    • 媒体报道
    • 内部公告
  • 就诊指南
    • 科室专家>>
      • 内科
      • 外科
      • 名医堂
      • 医技
      • 妇儿
      • 针推
      • 多学科联合门诊
    • 门诊排班表>>
      • 专家一周排班表
      • 专病门诊排班表
      • 2017年膏方专家排班表
    • 服务流程>>
      • 门诊就诊流程
      • 急诊就诊流程
      • 住院指南
      • 体检指南
      • 医疗纠纷处理流程
    • 一站式服务
    • 医院导航
  • 名医堂
    • 综合介绍
    • 大医风范
    • 名医名片
    • 高级专家
  • 省中特色
    • 优势病种
    • 特色诊疗
    • 诊疗中心
    • 特色制剂
    • 省中膏方
    • 冬病夏治
  • 重点专科
    • 国家级重点
    • 省级重点
  • 教育教学
    • 新闻资讯>>
      • 通知公告
      • 图片新闻
    • 处室管理 >>
      • 机构设置
      • 工作职责
      • 公开目录
      • 规章制度
      • 计划总结
      • 发展规划
      • 数据统计
    • 继续教育>>
      • 项目管理
      • 远程教育
      • 论文论著
      • 基础管理
      • 量化考核
      • 其他专题
    • 人才培养>>
      • 国家“师承”工作管理
      • 国家“优才”工作管理
      • 江苏省“师承”工作管理
      • 江苏省“优才”工作管理
      • 江苏省青苗培养工程管理
      • 院“师带徒”学习班管理
      • 院“西学中”学习班管理
      • 院“周仲英师承”学习班管理
      • 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
    • 进修管理>>
      • 全院外出进修管理
      • 全院外来进修管理
      • 外来进修网上报名入口
    • 学术活动>>
      • 全院学术活动管理
      • 全院专科学术活动管理
      • 全院科普学术活动管理
      • 全院外出参加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管理
      • 全院外出参加学术会议管理
      • 全院大型医疗设备上岗培训管理
      • 全院放射和辐射上岗培训管理
      • 全院参加市医学会经常性学术活动管理
      • 全院参加市医学会刊授继续教育管理
    • 教学管理>>
      • 非南京中医药大学管理
      • 南京中医药大学管理
    • 名医工作室>>
      • 国医大师名中医传承工作室
      • 全国名中医传承工作室
      • 江苏省名中医传承工作室
    • 流派工作室>>
      • 全国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
      • 江苏省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
    • 学会管理>>
      • 全院中医学会系统管理(国家级、省级、市级)
      • 全院西医学会系统管理(国家级、省级、市级)
      • 全院管理学会系统管理(国家级、省级、市级)
      • 医院推荐优秀人才和先进集体管理(国家级、省级、市级)
    • 对外交流
    • 图书馆管理>>
      • 通知公告
      • 文献资料查询
    • 基地管理>>
      • 国家中医药优势学科继续教基地
      • 国家城市社区知识与技能培训示范基地
      • 国家农村知识与技能培训示范基地
      • 国家基层常见病多发病适宜技术推广基地
      • 国家国际交流合作基地
      • 国家(江苏省)中医临床进修基地
      • 江苏省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
      • 江苏省中医类别全科医师培训基地
      • 江苏省中医药继续教育政策研究室
  • 科研管理
    • 科技处
    • 临床研究院>>
      • 部门职责
      • 简介
      • 动态
    • GCP中心>>
      • GCP中心简介
      • 办事流程
      • 临床药理实验室
      • 临床专业科室
      • 中医药临床评价研究室
      • 工作动态
    • 伦理审查平台>>
      • 伦理审查体系
      • 伦理委员会
      • 研究利益冲突管理委员会
      • 临床研究质量管理委员会
      • 受试者之家
      • 工作动态
    • 学科办>>
      • 优势学科
      • 重点学科
      • 学科动态
    • 中心实验室
  • 健康宣教
    • 医患交流
    • 病友之声
    • 健康知识
    • 老年养生
    • 杏林论坛
    • 药学服务>>
      • 药学信息
      • 合理用药
      • 药品不良反应
      • 神农识草
    • 公益活动
    • 公告
    • 报告厅(beta)
    • 省中TV
  • 党建平台
    • 党建动态>>
      • 最新动态
      • 基层党建
      • 活动信息
    • 党史学习教育>>
      • 主题活动
      • 支部共建
      • 学习感悟
    • 党务公开
    • 党风廉政
    • 党员管理
    • 总支之窗>>
      • 内科总支
      • 外科总支
      • 门诊总支
      • 药学总支
      • 机关总支
      • 综合保障总支
      • 离退休总支
    • 网上党校
    • 文明创建
    • 统战工作
    • 职工之家
    • 青年园地
医改通讯(四十一)
发布日期:2020-06-23 15:33:43    作者:医改办    访问次数:6006

 

41

重点项目办公室(医改办)                2020426日

 

  

  • 中泰中医药中心启动首场国际远程会诊

  • 广东全省范围内推广检查检验结果互认

  • 占地256亩!许昌市中心医院新院区预计年底投入使用

  • 首例“华西医院-内江六院”医联体床旁5G远程医疗会诊启动

  • 吉林省2020年中医药工作要点印发,推进中医药高质量发展

  • 南京市一院开展八种医联体模式

  • 新冠肺炎常用中药纳入医保

  • 海南医保局调研海南省第三人民医院医联体建设工作

  • 黑龙江:“七个加强”促进分级诊疗

  • 安徽省中医药条例通过

  • 甘肃首批5家互联网医院上线

  • 河北石家庄全面推进医联体建设

  • 河南:医共体建设提速

  • 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建设样板

     

    中泰中医药中心启动首场国际远程会诊    中国中医药报21报道,日前,“中国—泰国中医药中心”中医药国际远程会诊系统启用,首场中医药国际远程会诊通过网络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与泰国华侨中医院进行。泰国华侨中医院59岁的患者Angkana女士被诊断为原发性支气管肺癌IV期,肝、肾上腺转移。为寻求高水平、高质量的中医药治疗,通过“中国—泰国中医药中心”请求龙华医院专家为其诊治。龙华医院肿瘤六科主任、国医大师刘嘉湘工作室负责人刘苓霜为患者进行了远程会诊,制定了个性化的中医药治疗方案。此次国际远程诊疗由龙华医院副院长郑培永主持,华侨中医院医生参加并观摩了本次远程诊疗的全过程。据了解,龙华医院与泰国华侨中医院在中医药临床诊疗、医学生培养等方面长期开展合作。2018年12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对外合作项目“中国—泰国中医药中心”在泰国华侨中医院揭牌,由龙华医院牵头建设。双方依托“中国—泰国中医药中心”建设项目开启新一轮的合作,龙华医院在以往合作基础上探索建立信息系统对外服务平台,实现中医药远程医疗协同等功能,进一步提升“中国-泰国中医药中心”的服务能力和诊疗水平。

    广东全省范围内推广检查检验结果互认    健康报29日报道,“医联体内牵头医疗机构的临床检验室均可高度整合基层医疗机构和慢性病医疗机构临床检验部门,鼓励社会力量举办独立的第三方医学影像中心、医学检验实验室。”近日,广东省发布《关于推动检查检验结果互认质量控制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在全省医疗卫生机构开展质量控制下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工作,同时明确了互认项目和10种不互认的情形。《通知》明确,互认项目在原广东省卫生厅《关于开展同级医疗机构医学检验影像检查结果互认工作的通知》(粤卫办〔2010〕73号)明确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项目范围基础上进行调整,调整后的互认项目仍然包括医学检验和医学影像检查两大类别,并综合考虑了病种和当前的同质化水平因素,主要选取结果相对稳定、费用较高、对疾病诊断治疗短期影响不大的项目,同时探索增加多发病、常见病病理结果的互认项目。《通知》明确,发挥质量控制中心的作用,在确保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基础上,不断提升可以实现互认的检查检验项目以及不进行互认的10种情形。各级质控中心要通过质量评估、人员培训、质量抽查、发现问题追踪落实等手段,对各级医疗机构的影像科和临床实验室建设、 操作流程和方案、专业人员能力考核、检查检验报告书写规范等加强质量控制。《通知》指出,结合医联体建设工作,医疗集团、县域医共体内应根据合理设置、科学管理、资源共享的原则,整合影像检查、检验仪器设备和人力资源共享平台,增强业务协作,探索建立共享、共建机制,提高检查检验设备利用效率;专科联盟内应加强专科内检查结果质量控制,在提高本专科检查结果同质化水平的基础上实现互认。

占地256亩!许昌市中心医院新院区预计年底投入使用    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2月16日报道,许昌市中心医院新院区项目位于市区魏文路以东、德星路以西、轩路以北、清苑路以南,西临中央公园,东接鹿鸣湖体育公园,周边环境优美,交通便利。该项目占地256亩,总投资17.88亿元人民币,总建筑面积304224.6㎡,编制床位1500张,规划机动车车位2001个、非机动车车位8004个。届时,许昌市中心医院服务能力将大大提升,“停车难”问题也将明显得到解决。预计2020年年底投入使用。该项目是以智能化三级甲等医院为目标建设的,新院区软硬件的升级,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善医院的就诊和住院环境,优化病人就医流程,提升病患的就诊体验,同时也会使各项医疗管理更加科学化和精细化,提升该院的医疗服务能力,降低运营成本。一是布局科学合理就医更加方便快捷在设计过程中,该项目引入了中原人文文化和河南山水自然文化理念,使整个院区环境优美、绿意盎然;建筑取义“坤”卦和太极形态,门诊楼、急诊楼、医技楼、病房楼等自北向南依次分布,中间“S”形连廊和圆形通道连接各区域,建筑的整体性和科学的区域划分,能够让患者的整个就医流程更加方便和快捷。室外景观功能性区域的设置,将使住院患者和康复患者的活动区域更大,有利于缩短住院时间;新院区建成后,科室布局将得到整体优化,数字化手术室、日间手术室及门急诊、病房和手术室大型医疗设备的升级将在很大程度上缩短急救、诊疗和手术时间,提升诊疗质量。二是“智慧”升级智能化元素随处可见在硬件升级的同时,许昌市中心医院新院区还将实现“智慧”升级。智能化系统、气动物流系统、机器人物流系统、生活垃圾及污被服物流系统等新技术的应用,将在很大程度上解放医护人员的双手,使其有更多的时间为患者服务,提升服务质量。其中,智能化系统能实现床旁点餐、送餐,床旁住院信息查询、交费,医护人员查房即时调取病理及检查结果等。气动物流系统能实现病房和术中患者检验及病理样本的即时传输,提高诊疗和手术时效。机器人物流系统能从根本上改善病房取药、发药模式,将静配中心和各病区紧密联系起来,节约大量医护资源。智能照明系统、建筑设计的采光井及下沉广场的“软硬件”配合,能最大限度地节约能源,降低医院运营成本。

首例“华西医院-内江六院”医联体床旁5G远程医疗会诊启动    四川新闻2月28日报道 2月27日,首例“华西医院-内江六院”医联体床旁5G远程医疗会诊,在内江市六医院内二科病房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远程医学中心顺利实施。5G远程会诊与传统局域网远程会诊不同,它是通过电信互联网的双终端,可在全球任何覆盖无线电信网络的地点,借助连入电信网络的手机、pad、无线远程车等终端实现多点同步教学、查房、会诊,达到不同地区之间高效、快速的资源共享借助5G网络快速精准的明显优势,配合高清语音、视频动态和移动查房车,内江市六医院医生与华西医院血液内科专家就患者的相关诊疗信息及时进行了“零延时、面对面”的沟通交流,极大程度地提高了远程会诊的时效性。通过5G医疗信息化技术平台,下一步该院还将逐步推进实现远程床旁查房、远程示教、远程急救和远程手术等互联网医疗创新服务模式,使医院在医疗业务水平、科研教学与人才培养、现代医院管理等方面取得更快更好地发展。据了解,内江六院作为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内江市分级诊疗转诊定点机构,实行双向转诊机制,双方将继续深入推进“在线”与“在位”合作办医理念,围绕“业务、管理、信息”方面,不断促进医联体内的“三个统一与共享”协调发展,让患者在内江六院就可以享受到“方案在华西,治疗在六院”的便捷和个性化医疗服务。另外在华西——绵竹医联体建设中华西专家们经常奔赴绵竹医院进行学科建设指导,为医联体建设添砖加瓦。

吉林省2020年中医药工作要点印发,推进中医药高质量发展    中国中医药报317报道,吉林省中医药管理局印发《2020年全省中医药工作要点》,包含8个方面31个要点,要求全省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深化医改中的独特优势,加强服务体系建设,优化服务供给,提升人才队伍整体水平,驱动科技创新,推进中医药高质量发展。要点明确,坚持和加强党对中医药工作的全面领导。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为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障和强大动力。全面贯彻落实上级决策部署。将中医药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结合区域实际起草制定符合地方发展要求的文件。要点要求,进一步发挥中医药在健康中国建设和深化医改中的作用。对照15项健康中国行动任务与措施,积极发挥中医药作用。搭建全省中医医疗远程服务平台。加强16个试点县县域医共体建设,增强中医药参与度。建设35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综合服务区(中医馆),推动省级示范中医馆建设。总结现代医院管理试点经验,全面提升全省中医院管理能力。在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方面,要点明确推进实施“互联网+中医药健康服务”,全面普及应用电子居民健康卡。持续推进新冠肺炎、艾滋病、流感等传染病中医药防控工作落实。加强中医医疗机构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建设9家县级中医院(民族医院)中医药特色老年健康中心。实现中医药区域健康管理指导中心建设市(州)级全覆盖。推广适合家庭医生使用的中医“治未病”服务包。要点明确,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加强中医药古籍文献的挖掘、整理、利用,开展吉林省中医药传统知识收集整理。推进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项目建设单位和中医药传承创新平台建设。实施中医药循证能力及中医康复服务能力规范化建设项目,提高中医药科研能力。开展吉林省道地中药材品牌筛选及标准研究。此外,要点要求推动《吉林省中医药条例》制定进程。做好中医药扶贫工作,建设中药材产业扶贫基地,组织贫困地区中药材种植技术培训,提升贫困县中医医院服务能力。并加强中医药文化普及宣传和对外交流合作。

南京市一院开展八种医联体模式    中国网医疗频道3月18日报道,鉴于在推进分级诊疗、提升基层民众就医获得感等方面的优势,医联体建设近年来一直被卫生行政部门重视有加,并大力推动。南京市第一医院独辟蹊径,提出“多模式医联体”,并进行了相应探索,其经验值得行业借鉴。据了解南京一院就与多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了联合病房,通过“送下去,请上来”提高基层医护人员的能力。下级医院医护人员经过下沉人员的培训,加上在实际工作中的实践,以及不停地在南京一院轮训,能力逐渐得到提升。第二种模式是项目化。在该模式下,南京一院与政府部门就某服务项目签订协议,根据对口帮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特点、功能定位及发展规划,确定医联体建设方向,申报医联体特色项目,并对项目的申报立项、预算编制、可行性论证、组织执行、检查验收、成果评估和效益分析进行全面管理。下沉骨干医生担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疗副院长,是南京一院的第三种医联体模式。结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特点,选派业务能力强、责任心强、协调管理能力强的中青年医师担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院长。在提高社区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的同时,更主要的是构建社区全科与三级医院各专科合作、分级诊疗双向转诊的区域大平台,同时提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管理能力。第四种模式是通过信息化手段建立区域影像诊断、心电等中心。基层医院做完检验检查后,通过网络传给南京一院,由后者的专家出具报告并把结果发给前者。第五种模式是整体托管,南京一院派管理专家任被托管医院的法人,后者性质不变、医院级别不变、人员归属和基本待遇不变,目前南京一院在院府合作的框架下托管了南京市雨花区的雨花医院。第六种模式是建立专科分中心。比如南京一院在南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了普外科分中心,帮助后者建立了手术室。在南京一院普外科医生的帮助下,南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疝气、胆囊、阑尾等基层常见的简单手术,提升了外科能力。第七种模式是联合二级医院、社区医院和患者建立慢病管理平台。该平台可以实现多种功能,包括患者依从性行为的监控:患者服药后在相应App上点击,南京一院的医生就可以看到,如果患者没有点击,医生就会通知社区医生给患者打电话;患者还可以通过该平台与南京一院的医生交流,甚至可以预约检查和住院。第八种模式是智能医疗。社区配备眼底照相机,把图像通过网络传给南京一院眼科,后者经过AI自动判读报告,医生在发报告前进行二次审核。智能化手段的应用,降低了时间的消耗,提升了诊断效率。

新冠肺炎常用中药纳入医保    中国中医药报325报道,江苏省南京市举行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座谈会暨新闻发布会,出台《南京市基本医疗保险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办法》,探索按中医特色病种付费、对中医类医院实行医保结算倾斜,降低临床疗效显著且定价合理中药自制剂的个人自付比例等,并且将治疗新冠肺炎常用的中成药、中药饮片按规定纳入医保支付范围。为支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南京开通了中药自制剂医保准入快速通道,将“芪参固表颗粒”和“羌藿祛湿清瘟合剂”纳入医保支付范围,按甲类自制剂管理,个人自付比例为0。将治疗新冠肺炎常用的中成药、中药饮片按规定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合理确定藿香正气胶囊(丸、水、口服液)等中成药、中药饮片个人自付比例。据介绍,南京将分批遴选中医优势明显、治疗路径清晰、费用明确的病种实施按病种付费。首批试点选择中医推拿手法治疗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小针刀治疗筋伤病(狭窄性腱鞘炎)、针灸治疗面瘫病(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手法复位夹板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手法复位甩肩疗法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手法复位“8”字绷带固定治疗锁骨骨折、中医针灸治疗项痹病(混合型颈椎病)、中医治疗绝经前后诸症(更年期综合症)等8个中医特色病种实行按病种付费。鼓励患者优先选择中医治疗,合理确定个人自付比例。南京将符合条件的中成药、中药饮片和治疗性中药制剂按规定纳入基本医保支付范围,并在支付标准上给予适当倾斜。对国家、省、市谈判的中成药,适当降低个人自付比例。对于群众接受度较高的小针刀治疗、内科疾病推拿治疗、小儿捏脊治疗、烫熨治疗等,合理确定个人自付比例,保障参保群众享受传统中医诊疗服务的可及性。

海南医保局调研海南省第三人民医院医联体建设工作    人民网新闻3月28报道,为进一步完善“区域医保总额预付 紧密型医联体”医改新模式工作,着力推进2020年度海南省第三人民医院按人头医保总额预付新型医联体改革工作。3月27日下午,海南省医保局到医院调研医联体建设及医保管理工作医院从远程会诊、上下转诊、专家下沉、医联体内部培训等几个方面对医院医保总额预付支付方式改革推进情况以及紧密型医联体建设情况进行汇报,同时分析了当前医疗体存在的问题,确定了医联体下一步工作计划。会议要求,希望医共体成员单位的责任、权利和义务能统一,对于基层单位的人事、财务、资产、业务、药品及耗材配送等做到真正统一;希望摸索建立起基层医联体建设规范,无论是硬件和软件建设,努力提高基层医院的能力建设;要加强信息化建设,在医共体内建立统一共享的医学影像、远程心电、远程会诊、检查检验、病理诊断等中心,为医共体内各医疗机构提供一体化服务,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均质化;努力做到共赢。要通过工作业绩、实际贡献去体现出医生的价值,这样的改革才可持续,要解决专家下沉的问题,提高基层单位的专科建设。会议强调,第一,要进一步完善医联体组织管理和协作制度,充分发挥紧密医联体的作用;第二,进一步落实医疗机构的定位,医联体的功能定位,牵头医院要优化病种结构,基层医疗机构促进诊疗和转诊的服务;第三,医联体资源要整合共享,实现医联体一体化服务;第四,通过紧密型医联体,实现双向转诊,畅通上下转诊通道,降低百姓的医疗费用;第五,管好参保人员的健康及费用,做好参保人员健康的“守门人”

黑龙江:“七个加强”促进分级诊疗    新晚报3月29日报道,为了有效解决这种现象,在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就医质量和诊疗安全的前提下,黑龙江省按照“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制度要求,通过“七个加强”,确保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的医疗安全。一是加强分级诊疗病种管理。省卫健委组织相关专家制定了256种县级医院分级诊疗病种和49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分级诊疗病种,要求各县(市)结合本地实际,本级医疗机构能诊疗的病种原则上不得外转;对确需上转的患者,由转出医疗机构出具转诊单和患者知情同意书,优先转诊到医联体上级医疗机构。二是加强就诊转诊制度落实。医疗机构应按照医生建议、患者自愿、双向转诊的原则办理转诊手续,一般遵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县级医院、市级和(或)省级医院的顺序转诊,上级医院接诊的患者病情稳定或进入恢复期后应及时向下转诊。三是加强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建立上级医疗机构与基层医疗机构分工协作机制和对口支援关系,带动基层医疗机构诊疗水平稳步提升,基层医疗机构要将多点执业医师以及支援医师相关服务信息在显著位置公示,引导群众基层首诊。四是加强双向转诊机制规范落实。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之间要密切协作,依托医疗联合体、对口支援等形式,形成双向转诊渠道。省、市级医院应当为基层转诊患者预留就医空间。五是加强基层慢性病诊疗服务。强化慢性病规范化诊疗和健康管理,明确不同级别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职责定位,加强协作配合,实行分级服务、分级管理,落实基层慢性病联合门诊和慢性病长处方制度,开展线上药品配送。六是加强信息化技术建设应用。二级以上医疗机构要全部实施网上预约挂号、预约检查、远程医疗,引导患者就近就医、分时段就医。建立双向转诊信息平台和远程医疗服务网络,二、三级医疗机构要通过互联网向基层医疗机构提供远程会诊、远程病理诊断、远程影像诊断、远程心电图诊断、远程培训等服务,推进实施“基层检查、上级诊断”模式。七是加强分级诊疗管理。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均应明确转诊服务部门,实行转诊负责制。根据接诊医生建议,负责上下转诊的接洽联系,主动为患者提供连续诊疗和转诊服务。加强科学就医和分级诊疗病种范围的宣传,增强患者基层首诊、分级诊疗的自觉性。

安徽省中医药条例通过    中国中医药报330日报道,3月27日,安徽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表决通过《安徽省中医药条例》。《条例》将于2020年6月1日起施行,2001年颁布实施的《安徽省发展中医条例》同时废止。《条例》明确了政府及部门职责,完善中医药管理体制。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中医药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立健全中医药管理体系、服务体系和保障体系,统筹推进中医药事业全面发展。《条例》要求建立健全中医药服务体系。明确规定,县级以上公立综合医院中医床位占标准床位的比例应当不低于5%。同时要求发挥中医药在传染病防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中的作用,建立中医药参与应急网络和应急救治工作协调机制。实施分级诊疗制度应当体现中医药特点,发挥中医药优势。鼓励中医医疗服务联合体建设,支持中医医院牵头组建医疗服务共同体。推进中医药适宜技术和优势病种支付方式改革,提高中医药医保报销比例。在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方面,《条例》明确,支持中医药院校开展具有中医药特色的自主招生,开办传统中医班和附属学校。在县级公立中医医院设立特设岗位,引进急需的高层次中医药人才。建立符合中医药岗位特点的人才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完善公立中医医疗机构薪酬制度,落实服务基层的中医医师职称晋升倾斜政策。支持开展中医药防治重大、疑难、罕见疾病和新发突发传染病等临床研究。中医药传统知识持有人可以将其持有的中医秘方、验方以及中医专门技术、中医药科研成果依法转让或者合作开发,并依法享有利益分享等权利。《条例》明确,遴选中医药学术传承项目和传承人并为传承活动提供必要条件,建立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数据库、保护名录,加快抢救发掘中医药古籍文献、民间技术及秘方验方、中药鉴定和炮制等技术,规定每年九月的第二周为本省中医药宣传周。《条例》强化相关保障措施。政府应当为中医药事业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和条件保障,健全中医药管理机构,加强工作人员力量,建立中医药工作考核评估机制,按照规定纳入政府绩效考核。建立持续稳定的中医药发展多元投入机制,将中医药事业发展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落实对公立中医医院的投入倾斜政策。

甘肃首批5家互联网医院上线    健康报43日报道,甘肃省首批互联网医院上线仪式在甘肃省妇幼保健院举行。甘肃省妇幼保健院、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白银市第三人民医院集体上线,甘肃省互联网医院监管平台同步全面启用。甘肃省卫生健康委一级巡视员蒋新贵表示,在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进程中,传统的医疗理念和诊疗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居民对健康管理的需求。甘肃省首批互联网医院的上线,将提高优质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让优质医疗资源变得更加公平、可及。同时,利用互联网技术,让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很好地弥补了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不足、医疗资源短缺的问题。此外,通过甘肃省互联网医院监管平台对线上医疗质量和医疗行为进行全时段、全过程监管,让患者放心安心接受线上医疗服务。甘肃省提出,下一步,鼓励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积极发展互联网医院,鼓励互联网医院依托知名专家团队、临床学科技术带头人建立知名专家医生工作室,满足群众多层次卫生健康服务需求;要在互联网医院不断发展的基础上构建区域互联网医疗生态体系,为群众提供线上健康咨询、线上复诊、慢病处方延展、网约护理等更加完善的互联网健康服务。

河北石家庄全面推进医联体建设    石家庄日报4月4日报道,日前,市卫健委、市编办、市发改委、市人社局、市财政局、市医保局等六部门联合印发《石家庄市全面推进医联体建设实施方案》,提出在全市全面推开医联体建设,重点打造25家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二级以上医院组建医联体。通过网格化布局、一体化管理,推进完善医保支付和人事薪酬制度改革,着力提升医联体内基层机构服务能力,促进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和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方案明确,以资源共享、分工协作为重点,分区域整合二级以上医院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组建人、财、物统一管理的医联体。医联体内人、财、物由牵头医院统一管理,实行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整合建立检验、心电、病理、影像、消毒供应、后勤服务、物流配送等资源共享中心,以及人力资源、质控、信息、财务、宣教等管理中心,提高服务效率,降低运营成本,促进医疗卫生资源上下贯通。组建医联体管理委员会,担负医联体的领导、保障、管理、监督责任,负责医联体牵头医院院长提名、考核和聘任。成员单位负责人由医联体牵头医院院长提名,提交医管会审议通过后,由牵头医院任免。统一医联体内部管理制度和质控标准,建立准入和退出机制。明确医联体内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功能定位,深入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机制。明确不同级别医疗机构收治病种范围,制定双向转诊标准,完善转诊流程,重点畅通患者下转渠道。加强对基层医疗机构的质量管理和指导,确保医疗安全和质量。医联体内建立牵头医院向基层卫生服务机构派驻医务人员制度,保障老百姓在社区能够享受到大医院的服务。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医联体内要采用“统一规范、统一接口、统一运行”的方式,建设医联体内信息管理、电子病历、实验室、影像数据中心、远程诊疗等信息系统。牵头医院要搭建医联体信息管理平台,对成员单位的医院管理、药品供应保障、综合监管功能进行全面管理,提供双向转诊、远程会诊、结果互认等诊疗服务,实现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的信息共享和各医院间业务流程整合。

河南:加快推进紧密型医共体建设    健康报411日报道,通过建设医共体,让县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医保基金得到有效利用,居民医药费用负担得到合理控制,有序就医格局基本形成,力争县域就诊率达到90%、县域内基层就诊率达到65%左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有能力开展的技术、项目不断增加。日前,河南省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推进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要重塑服务体系。根据县域内医疗卫生资源结构和布局,组建1个~3个由县级公立医疗机构牵头,其他县级医疗机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成员单位的医共体。医共体牵头医疗机构原则上为二级甲等以上医疗机构。鼓励社会力量办医疗机构和康复院、护理院加入医共体。医共体牵头医疗机构重点承担急危重症患者救治和疑难复杂疾病患者向上转诊服务,统筹管理医共体内医疗服务、公共卫生服务、医养结合等工作。同时,加强信息化建设,推进医疗卫生机构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建立远程会诊、远程心电、远程影像、检查检验、病理诊断和消毒供应等中心,推动基层检查、上级诊断,推进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发展远程医疗服务,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

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建设样板    健康界4月21日报道,复旦大学中山医院全力打造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的中山厦门模式复旦中山厦门医院将深入探索医师多点执业、跨省医联体等举措,以创新机制吸引国内外医学精英加盟,进一步提升东南地区的整体医疗水平。主要概括为三个方面上海名医常驻厦门,“家门口”享“复旦中山”优质诊疗。中山医院创新“同质化”管理模式,推行临床“双主任”制和行政“垂直管理”,即上海总部各科室主任兼任厦门医院临床及医技科室主任,总部行政职能部门负责人是厦门医院相应职能部门的第一负责人,无论是医疗水平、诊疗规范,还是工作流程、应急预案等医院核心管理,都保持着“复旦中山标准”。其中“人才同质化”尤为突出,上海总部派出120多名资深专家、骨干常驻厦门医院;高年资主治医生组建医疗队,分批赴厦参与学科建设;各学科主任、名医工作室专家成员每周轮流来厦看诊、手术、教学和查房;厦门医院招录的医务人员,需在总部规范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二不断问鼎塔尖技术,填补厦门30多项医疗技术空白。人才、管理的“同质”,为先进的技术和理念真正落地厦门提供了保障。针对厦门本地需求组建的12个名医工作室高效运转,规范完成了诸多外院转来的肝癌、肾癌、胃肠肿瘤及血管病等专科疑难重症病例的手术和治疗,完成的三四级高难手术占比超60%,其中肝外科、心内科、心外科、普外科、血管外科等优势学科高难手术占比达到90%以上。三信息化手段拉近沪厦距离,患者群体覆盖福建全省乃至省外。复旦中山厦门医院充分借助信息化手段,开设远程查房、远程会诊、远程视频门诊,让沪厦两地专家纵使相隔千里,也能在一方小小屏幕中相聚,且实现了沪厦信息系统的无缝对接,沪厦专家在线即可查询、调取两地患者病史资料,可以实现远程查房、交班、培训,完成医嘱下达、在线开具处方等。辐射周边,是区域医疗中心的应有之义。复旦中山厦门医院与海沧区卫生健康局签约,将和后者及其下属的四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双向转诊、远程会诊、远程教学、人才培养、医技协作等方面开展深层次合作,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从厦门岛内延伸到岛外,辐射闽西南乃至福建地区。与厦门三院合作,协助三院培养学科骨干,打造一支高水平的医疗人才队伍。顾建英介绍,未来还将在科研、教育培训等方面进一步发力。

Copyright 2012-2021 Jiangsu Province Hospital of Chinese Medicine All right reserved 江苏省中医院版权所有
地址:南京市秦淮区汉中路155号    联系电话:025-86618472、86518612、86617141-20300/20130
技术支持:南京长观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苏ICP备05011462号-1     江苏省互联网医院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