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经典,跟名师,做临床"感悟 - 健康知识 - 江苏省中医院
  • 医院首页
  • 医院概况
    • 医院概要
    • 党建文化>>
      • 医院文化
    • 医院领导
    • 组织结构
    • 院史沿革
    • 院务公开>>
      • 医院资质
      • 规章制度
      • 行风建设
      • 预决算公开
    • 美丽省中
    • 老年文化
  • 新闻中心
    • 工作动态
    • 习近平论中医
    • 紫东院区建设
    • 活动公告
    • 杏苑报
    • 媒体报道
    • 内部公告
  • 就诊指南
    • 科室专家>>
      • 内科
      • 外科
      • 名医堂
      • 医技
      • 妇儿
      • 针推
      • 多学科联合门诊
    • 门诊排班表>>
      • 专家一周排班表
      • 专病门诊排班表
      • 2017年膏方专家排班表
    • 服务流程>>
      • 门诊就诊流程
      • 急诊就诊流程
      • 住院指南
      • 体检指南
      • 医疗纠纷处理流程
    • 一站式服务
    • 医院导航
  • 名医堂
    • 综合介绍
    • 大医风范
    • 名医名片
    • 高级专家
  • 省中特色
    • 优势病种
    • 特色诊疗
    • 诊疗中心
    • 特色制剂
    • 省中膏方
    • 冬病夏治
  • 重点专科
    • 国家级重点
    • 省级重点
  • 教育教学
    • 新闻资讯>>
      • 通知公告
      • 图片新闻
    • 处室管理 >>
      • 机构设置
      • 工作职责
      • 公开目录
      • 规章制度
      • 计划总结
      • 发展规划
      • 数据统计
    • 继续教育>>
      • 项目管理
      • 远程教育
      • 论文论著
      • 基础管理
      • 量化考核
      • 其他专题
    • 人才培养>>
      • 国家“师承”工作管理
      • 国家“优才”工作管理
      • 江苏省“师承”工作管理
      • 江苏省“优才”工作管理
      • 江苏省青苗培养工程管理
      • 院“师带徒”学习班管理
      • 院“西学中”学习班管理
      • 院“周仲英师承”学习班管理
      • 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
    • 进修管理>>
      • 全院外出进修管理
      • 全院外来进修管理
      • 外来进修网上报名入口
    • 学术活动>>
      • 全院学术活动管理
      • 全院专科学术活动管理
      • 全院科普学术活动管理
      • 全院外出参加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管理
      • 全院外出参加学术会议管理
      • 全院大型医疗设备上岗培训管理
      • 全院放射和辐射上岗培训管理
      • 全院参加市医学会经常性学术活动管理
      • 全院参加市医学会刊授继续教育管理
    • 教学管理>>
      • 非南京中医药大学管理
      • 南京中医药大学管理
    • 名医工作室>>
      • 国医大师名中医传承工作室
      • 全国名中医传承工作室
      • 江苏省名中医传承工作室
    • 流派工作室>>
      • 全国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
      • 江苏省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
    • 学会管理>>
      • 全院中医学会系统管理(国家级、省级、市级)
      • 全院西医学会系统管理(国家级、省级、市级)
      • 全院管理学会系统管理(国家级、省级、市级)
      • 医院推荐优秀人才和先进集体管理(国家级、省级、市级)
    • 对外交流
    • 图书馆管理>>
      • 通知公告
      • 文献资料查询
    • 基地管理>>
      • 国家中医药优势学科继续教基地
      • 国家城市社区知识与技能培训示范基地
      • 国家农村知识与技能培训示范基地
      • 国家基层常见病多发病适宜技术推广基地
      • 国家国际交流合作基地
      • 国家(江苏省)中医临床进修基地
      • 江苏省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
      • 江苏省中医类别全科医师培训基地
      • 江苏省中医药继续教育政策研究室
  • 科研管理
    • 科技处
    • 临床研究院>>
      • 部门职责
      • 简介
      • 动态
    • GCP中心>>
      • GCP中心简介
      • 办事流程
      • 临床药理实验室
      • 临床专业科室
      • 中医药临床评价研究室
      • 工作动态
    • 伦理审查平台>>
      • 伦理审查体系
      • 伦理委员会
      • 研究利益冲突管理委员会
      • 临床研究质量管理委员会
      • 受试者之家
      • 工作动态
    • 学科办>>
      • 优势学科
      • 重点学科
      • 学科动态
    • 中心实验室
  • 健康宣教
    • 医患交流
    • 病友之声
    • 健康知识
    • 老年养生
    • 杏林论坛
    • 药学服务>>
      • 药学信息
      • 合理用药
      • 药品不良反应
      • 神农识草
    • 公益活动
    • 公告
    • 报告厅(beta)
    • 省中TV
  • 党建平台
    • 党建动态>>
      • 最新动态
      • 基层党建
      • 活动信息
    • 党史学习教育>>
      • 主题活动
      • 支部共建
      • 学习感悟
    • 党务公开
    • 党风廉政
    • 党员管理
    • 总支之窗>>
      • 内科总支
      • 外科总支
      • 门诊总支
      • 药学总支
      • 机关总支
      • 综合保障总支
      • 离退休总支
    • 网上党校
    • 文明创建
    • 统战工作
    • 职工之家
    • 青年园地
"读经典,跟名师,做临床"感悟
发布日期:2013-06-19 23:39:35    作者:史锁芳    访问次数:8829

跟师3年学习感悟! 

1、读经典  能“见病知源”是“解惑之钥”

前贤名医都很重视经典的体悟,大家名宿都是经典的示范。唐人王冰视经典为“标格”,其谓:“标格亦资於诂训,未尝有行不由迳、出不由户者也。然刻意研精,探微索隐,或识契要,则目牛无全,故动则有成,犹鬼神幽赞,而命世奇杰,时时间出焉。”医圣张仲景也极崇尚“思求经旨”,其在《伤寒杂病论》原序中说“观今之医,不念思求经旨,以演其所知,各承家技,始终顺旧”,对“当今居世之士”不读经典之风深恶痛绝,认为这种“崇饰其末,忽弃其本,华其外而悴其内”之举乃“皮之不存,毛将安附焉”之为,把不精研经典“思求经旨”喻为“蠢若游魂”,告诫“举世昏迷,莫能觉悟”之士”要“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庶可以见病知源”,决不能“趋世之士,驰竞浮华,不固根本,忘躯徇物,危若冰谷”。清代皇帝康熙也十分推崇“古之医圣医贤”之书,告诫“今之医生,若肯以应酬之工,用于诵读之际,推求奥妙,研究深微”则能“立方切症,用药通神”。再看看先贤名医施今墨、肖龙友、孔伯华、汪逢春、程门雪、章次公、徐小圃、吴棹仙、黄文东、赵锡武岳美中、任应秋、姜春华、金寿山……以及当今的三十位国医大师们,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崇尚经典,精研经典,对待经典是“恒兀兀以穷年”…… 
     
笔者通过读经典,对整个中医理论的认识有了较大提高。以前我的理论学习基本上只限于肺系这一块,属于用什么学什么。或者停留于教材层面,满足于一般性了解,临诊偶幸中的、获效一二,也不知所以然。参加此次培训,通过读经典,我对中医的诸多理论有了较为全面的涉猎,对中医理论的整体理解有了新的提高。深切感受到:不学经典,难以做好中医,更难以成就“上工”。没有经典理论的指导,临床诊疗就无方寸,甚至杂乱无章,侥幸得之也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经典可以给人启迪,经典更能解惑。

如对咳嗽的证治,既往按照教材的常规辨证思路也能取得较好的疗效,但对一些特殊的病例疗效不够理想,尤其是对一些外感咳嗽在西医院用过大量抗菌素,或经他医运用苦寒清肺、清热解毒药物而出现闷咳、有痰难咯者,从《内经》“肺主宣肃”的理论领悟到肺气的宣发肃降是肺气活动的基本形式,肺气有宣有降, 对立统一、动态平衡,才能吐故纳新, 肺之宣发、肃降是正反相成的两个过程, 是两种性质不同的气的运动形式。生理状态下,二者相互依存、相互配合、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在相互对立中求统一,是肺气功能正常的保证。病理状态下,二者相互影响,宣发肃降,任何一方的病变,都可影响到相对的另一方,没有宣发便没有很好的肃降,而肺失肃降也必然影响正常的宣发,二者之协调关系的破坏, 最终都将导致宣发、肃降的异常表现。抗菌素和苦寒清肺药物大都清肃下降,如果外感风寒咳嗽过用抗菌素,或误用苦寒清肺,易于肃降太过而导致肺失宣降平衡,出现肺气月贲郁闷咳之症,此时适当宣肺调气即可达到肺气宣畅的效果。而对于过敏性呛咳、气逆作咳的病例,因思《内经》“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之训,分别重视抑肝治肝、降逆和胃则往往取得满意疗效。又比如从《内经》“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的领悟,对慢阻肺患者出现腹胀、便结者即果断运用通腑导滞之品往往可以起到肃肺降逆、泄热排痰的奇效,在该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反复推究,仿《古今医鉴》“竹沥达痰丸”之意研制成“清源化痰颗粒”(六君子汤、礞石滚痰丸、三拗汤),遵“肺与大肠相表里”立法,更寓意“脾为生痰之源”,用治慢阻肺脾虚痰热证效果满意,后又扩大运用到其他肺系病症如支扩、肺纤维化、急性肺损伤等治疗也获得满意疗效。

通过对《伤寒论》“少阴咽痛”篇的学习,认识到咽痛多可与咳嗽、发热等并见,风热袭犯、热毒侵及是其常,临床选方多易采集。然临床亦不乏阴虚热毒兼夹脾虚之上热下寒矛盾症情、也有痰浊阻闭、咽喉受损导致发声困难的,更有寒湿闭结导致的咽痛证,此时用药颇多掣肘。笔者在研读《伤寒论》过程中发现仲景在治疗咽痛一症颇具卓识,尤其遇到上述见症每多巧思,颇能启蒙解惑。少阴经脉循喉咙,挟舌本,故仲景将咽部疾病常常归为少阴病范畴。若虚火上炎咽痛者,治宜润肺滋肾,清热利咽,方用猪肤汤滋肾润肺、扶脾止利。临床上经常会遇到既有阴虚咽痛,而又夹脾虚易泻之机,此时用药颇感掣肘,易于落入苦寒动泻之境,学习此证,对临床遇此等矛盾证情时就有了克敌制胜之器了。临证若遇虚热上扰、又遇脾虚易泻之证可仿此立法,可以选用甘润微寒、滋阴润肺之品,除了猪肤外,还可选用橄榄、白薇辈,同时配入粳米和胃补脾防动泻。若客热上扰咽痛者,治宜清热解毒,开肺利咽,方用甘草汤、桔梗汤。此种咽痛较多,若临床遇咽痛而无全身症状者,可师法选用生甘草清热解毒、缓急止痛,若咽痛仍在,咽喉不利,则加用桔梗,开提肺气,以利咽喉。仲景用方,常常精专量大,一味生草,取之凉而泻火,消痈肿而利咽喉;桔梗汤辛开苦泄,宣肺散结,利咽止痛,可为治疗因热致咽痛的基础方,临床若伴有咳嗽、发热、鼻塞等症时,可据病情与桑菊饮,或银翘散、翘荷汤相配,疗效确凿。若咽伤生疮,声不出者,治宜涤痰开结,消肿敛疮,方用苦酒汤。若客寒上犯咽痛者,治宜通阳散寒,涤痰开结,方用半夏散结汤。此种症情临床确能碰到,临床观察发现此类咽痛多突然受寒、或感受暴寒,咽痛、怕冷、或有失音、痰多涎沫、气逆欲呕、舌苔多湿润等寒邪客喉、邪气闭郁、痰湿阻滞之症,方用半夏涤痰开结,桂枝、甘草通阳散寒、缓急止痛,三药合用,共奏通阳散寒、涤痰开结之功。也可视寒遏程度,配入麻黄附子细辛汤,每获捷效。从仲景少阴咽痛证治看,咽痛一症有寒热虚实之异,若一见咽痛便套用“炎症”,动手便苦寒清利,若确为实热之证尚能获效一二,但遇脾胃虚寒体质,往往出现过寒邪伏声音不出,或腹泻之弊,若属痰湿夹寒者,当予半夏散结汤辈涤痰化湿、温通散寒,此时若死守苦寒套法,则离之远矣,又能不出错哉!曾治沈某,女,49岁,20083月来诊诉,因受寒起病,恶寒,咽痛不适,自服板蓝根冲剂、唅化银黄含片后发声困难,头痛,恶寒,身痛,咽痛,水浆不能下咽,喑哑、失音,咽部肿起白泡,舌苔白滑,脉沉细而兼紧象。不渴饮,此系寒入少阴,误用苦寒清热,致使阴邪夹寒水上逼,虚火上浮而成是状。取扶阳祛寒,引阳归舍之法,以加味麻黄细辛附子汤治之。药用:制附片40克(先煎)、北细辛3克、 麻黄5 、桂枝10克、法半夏10克、桔梗5克、炙甘草6克。服一剂后恶寒即除,声音已出,咽部肿痛减去其半,再剂则痛去七,八,三剂尽,诸证霍然而愈。
    《伤寒论》等经典对于处理临床复杂疑难病症常有启迪作用,通过对柴胡类方的学习领悟,丰富了对“阴虚夹饮”、“上热下寒”等矛盾疑难证的处理能力。比如通过对《伤寒论》麻黄升麻汤方证的反复体悟,发现本方中的麻黄、石膏、甘草为越婢汤之主药,能发越内郁之阳气;桂枝、芍药、甘草为桂枝汤之主药,善调和营卫、祛邪和表里;升麻、黄芩、天门冬主清上热、利咽喉;茯苓、白术配桂枝、甘草为苓桂术甘汤,能温下寒、利水湿;当归、葳蕤、白芍、天门冬滋阴养血为扶正之品,又能防止发越太过之弊。足见麻黄升麻汤合补泻寒热为一剂,并使其相助而用不相悖,具有滋阴养血、清上温下、发越阳郁的作用,笔者每每遇到呼吸系统疾病临证出现上热下寒既有咽痛干痒、久咳难愈、口腔溃破、又有怕冷、易泻等症时运用本方取得了满意疗效,因此,我信仲景书为“方书之祖”绝非虚语。

另外,学好经典能提升临证技艺,通过学习桂枝加龙骨牡蛎汤证后领悟到该方由桂枝汤加龙骨、牡蛎组成,桂枝汤外证得之可调和营卫以固表,内证得之则交通阴阳而守中,加龙骨、牡蛎则具有潜镇固涩之力。整方调和阴阳,潜阳固涩,使阳能固摄,阴能内守,对于阴阳失调,心肾不交之症颇为适宜,故喜将将本方作为阴阳失调之更年期患者出现肺疾(慢性咳嗽、哮喘、肺纤维化、肺气肿)的基础用方,并根据肺系兼症及体质状况灵活化裁,常可应手取效。

2、跟名师  能“集思广益”是“启蒙之道”

     俗语说“名师出高徒”,所谓名师他必定是本领域的高手,必定具有出众的技艺和独到的见识。因此,要想学有所成,名师的指点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当你临床多年遇到难题束手无策之时,名师的一席点拨往往能够达到“胜读十年书”之效。我在跟师学习过程中就有很多感悟,通过跟随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3年的临证学到了很多书中无法学到的东西,不仅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更重要的是被周老对中医事业坚定执着的精神和长老风范深深的感染、激励;被他用高超医术治愈诸多疑难病症而获得众多患者敬重的场景深深的感叹、震撼。周老的望诊功夫、切脉心得、临证首重脏腑病机的特色、慢性杂症复法大法的运用、从湿、从毒辨识疑难病症,特殊功效药物的挖掘运用(牛蒡子消除脑水肿,垂盆草降酶保肝……)、配伍药对(鸡血藤、天仙藤活血消肿,香附-夏枯草疏肝降火,厚朴-芦根理气除胀而防伤阴耗液……),尤其是他对中医古籍的见解和经验方的积累运用对我启发很大。如他治疗疑难杂症擅于运用复发大方,熔多种治法于一体,做到组合有序、杂而不乱,遣方选药,如排兵布阵,运筹帷幄,步步为营。处理许多老年多脏同病、正气衰败之症,巧妙运用标本缓急治则,主次分明,井然有序,方寸不乱,攻守平衡。

周老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发现在急性外感热病及某些内伤杂病(尤其是疑难病症)发展的一定阶段,许多患者可同时表现血热与血瘀并见的格局,此时单纯运用清热凉血法或活血化瘀法治疗,往往疗效欠佳。因此,周老首先系统提出“瘀热学说”理论,而“瘀热相搏证”又是这一核心理论的基础,“瘀热相搏证”这一临床重要证候及其主要内涵,充实和发展了中医辨证论治理论和治疗学内容。针对瘀热相搏证,周老常以甘寒微苦、清解凉泄之药和辛苦微寒、散血消瘀之品同用,以凉解血分热毒,清热消瘀散血(凉血化瘀法)。通过凉血,可清解血分的火热,使其不至煎熬津血而成瘀;通过化瘀,可使热毒失去依附,不能与瘀血胶结而难解难清。两法合用,共奏清解血分火热,消散血中瘀滞的目的。凉血化瘀方剂周老常选《伤寒论》的抵当汤、桃核承气汤、《千金要方》的犀角地黄汤、《外台秘要》“白薇煎”(白薇、炮山甲、泽兰)化裁。笔者受其启发用治周身爆发红热痒疹收效快捷,运用该法治愈肺心病下肢红肿瘀热症获得显效。

周老尤以善治疑难杂病而著称于杏林,尤其是兼症繁多、虚实并见、寒热错杂的晚期肿瘤患者,一方面癌毒走注、放化疗损伤正气,一方面癌毒瘀结局部病体,在扶正与攻毒先后轻重的选择策略上,总是依赖标本缓急治则,分清疾病的标本主次、轻重缓急,往往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正如《素问·标本病传论》所言“知标本者,万举万当,不知标本,是谓妄行”。笔者随师发现许多久病顽疾辗转求医,方药杂投,难获寸效,最后求之于周老总能独具慧眼,命中要点,一举攻破。这些对笔者影响巨大。

3、做临床  能“出真知”是“学以致用”

俗有“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更有“熟读王叔和,不如临证多”之说,所谓“实践出真知”是也。只有把学来的书面理论知识、老师的经验之谈,通过不断的临床实践,不断的临床运用,并不断的验证、修正,不断的总结、反思,才能真正掌握其精%E

Copyright 2012-2021 Jiangsu Province Hospital of Chinese Medicine All right reserved 江苏省中医院版权所有
地址:南京市秦淮区汉中路155号    联系电话:025-86618472、86518612、86617141-20300/20130
技术支持:南京长观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苏ICP备05011462号-1     江苏省互联网医院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