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稳定性心绞痛核心病机:阳微阴弦?瘀热相搏? - 健康知识 - 江苏省中医院
  • 医院首页
  • 医院概况
    • 医院概要
    • 党建文化>>
      • 医院文化
    • 医院领导
    • 组织结构
    • 院史沿革
    • 院务公开>>
      • 医院资质
      • 规章制度
      • 行风建设
      • 预决算公开
    • 美丽省中
    • 老年文化
  • 新闻中心
    • 工作动态
    • 习近平论中医
    • 紫东院区建设
    • 活动公告
    • 杏苑报
    • 媒体报道
    • 内部公告
  • 就诊指南
    • 科室专家>>
      • 内科
      • 外科
      • 名医堂
      • 医技
      • 妇儿
      • 针推
      • 多学科联合门诊
    • 门诊排班表>>
      • 专家一周排班表
      • 专病门诊排班表
      • 2017年膏方专家排班表
    • 服务流程>>
      • 门诊就诊流程
      • 急诊就诊流程
      • 住院指南
      • 体检指南
      • 医疗纠纷处理流程
    • 一站式服务
    • 医院导航
  • 名医堂
    • 综合介绍
    • 大医风范
    • 名医名片
    • 高级专家
  • 省中特色
    • 优势病种
    • 特色诊疗
    • 诊疗中心
    • 特色制剂
    • 省中膏方
    • 冬病夏治
  • 重点专科
    • 国家级重点
    • 省级重点
  • 教育教学
    • 新闻资讯>>
      • 通知公告
      • 图片新闻
    • 处室管理 >>
      • 机构设置
      • 工作职责
      • 公开目录
      • 规章制度
      • 计划总结
      • 发展规划
      • 数据统计
    • 继续教育>>
      • 项目管理
      • 远程教育
      • 论文论著
      • 基础管理
      • 量化考核
      • 其他专题
    • 人才培养>>
      • 国家“师承”工作管理
      • 国家“优才”工作管理
      • 江苏省“师承”工作管理
      • 江苏省“优才”工作管理
      • 江苏省青苗培养工程管理
      • 院“师带徒”学习班管理
      • 院“西学中”学习班管理
      • 院“周仲英师承”学习班管理
      • 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
    • 进修管理>>
      • 全院外出进修管理
      • 全院外来进修管理
      • 外来进修网上报名入口
    • 学术活动>>
      • 全院学术活动管理
      • 全院专科学术活动管理
      • 全院科普学术活动管理
      • 全院外出参加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管理
      • 全院外出参加学术会议管理
      • 全院大型医疗设备上岗培训管理
      • 全院放射和辐射上岗培训管理
      • 全院参加市医学会经常性学术活动管理
      • 全院参加市医学会刊授继续教育管理
    • 教学管理>>
      • 非南京中医药大学管理
      • 南京中医药大学管理
    • 名医工作室>>
      • 国医大师名中医传承工作室
      • 全国名中医传承工作室
      • 江苏省名中医传承工作室
    • 流派工作室>>
      • 全国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
      • 江苏省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
    • 学会管理>>
      • 全院中医学会系统管理(国家级、省级、市级)
      • 全院西医学会系统管理(国家级、省级、市级)
      • 全院管理学会系统管理(国家级、省级、市级)
      • 医院推荐优秀人才和先进集体管理(国家级、省级、市级)
    • 对外交流
    • 图书馆管理>>
      • 通知公告
      • 文献资料查询
    • 基地管理>>
      • 国家中医药优势学科继续教基地
      • 国家城市社区知识与技能培训示范基地
      • 国家农村知识与技能培训示范基地
      • 国家基层常见病多发病适宜技术推广基地
      • 国家国际交流合作基地
      • 国家(江苏省)中医临床进修基地
      • 江苏省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
      • 江苏省中医类别全科医师培训基地
      • 江苏省中医药继续教育政策研究室
  • 科研管理
    • 科技处
    • 临床研究院>>
      • 部门职责
      • 简介
      • 动态
    • GCP中心>>
      • GCP中心简介
      • 办事流程
      • 临床药理实验室
      • 临床专业科室
      • 中医药临床评价研究室
      • 工作动态
    • 伦理审查平台>>
      • 伦理审查体系
      • 伦理委员会
      • 研究利益冲突管理委员会
      • 临床研究质量管理委员会
      • 受试者之家
      • 工作动态
    • 学科办>>
      • 优势学科
      • 重点学科
      • 学科动态
    • 中心实验室
  • 健康宣教
    • 医患交流
    • 病友之声
    • 健康知识
    • 老年养生
    • 杏林论坛
    • 药学服务>>
      • 药学信息
      • 合理用药
      • 药品不良反应
      • 神农识草
    • 公益活动
    • 公告
    • 报告厅(beta)
    • 省中TV
  • 党建平台
    • 党建动态>>
      • 最新动态
      • 基层党建
      • 活动信息
    • 党史学习教育>>
      • 主题活动
      • 支部共建
      • 学习感悟
    • 党务公开
    • 党风廉政
    • 党员管理
    • 总支之窗>>
      • 内科总支
      • 外科总支
      • 门诊总支
      • 药学总支
      • 机关总支
      • 综合保障总支
      • 离退休总支
    • 网上党校
    • 文明创建
    • 统战工作
    • 职工之家
    • 青年园地
不稳定性心绞痛核心病机:阳微阴弦?瘀热相搏?
发布日期:2016-08-31 21:19:36    作者:陈晓虎    访问次数:35895

    不稳定性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是指介于稳定性心绞痛(Stable Angina,SA)和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之间的一组临床心绞痛综合征。UA病变复杂,具有进行性恶化的趋势,通常是AMI的前兆,已经成为心血管临床关注的焦点。冠心病属中医学“胸痹”“真心痛”“心痛”等范畴,一般认为其发病机制以“阳微阴弦”为主导,属本虚标实之证,多以气虚、阳虚、气阴两虚为本,气滞、血瘀、寒凝、痰浊为标。但是不稳定性心绞痛作为冠心病中的特殊阶段,其病机有无变化呢?

1 不稳定性心绞痛的核心机理是什么呢?——易损斑块

不稳定性心绞痛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最主要的核心机理是易损斑块,是由于斑块破裂和糜烂并发血栓形成、血管痉挛及微血管栓塞等多因素作用下所导致的急性或亚急性心肌供氧减少。斑块稳定性是影响UA发生与发展的最主要的决定因素,其破裂与否取决于维持斑块稳定和致斑块不稳定因素之间的动态平衡由此可见,UA主要病理基础是易损斑块,炎症反应是其中心环节,治疗关键是稳定斑块。因此,UA研究应以稳定易损斑块、控制炎症反应、减少斑块破裂方向,这为中医药治疗UA提供了思路。

2 胸痹心痛的核心病机是阳微阴弦?瘀热相搏?

   冠心病属中医学之“胸痹”“真心痛”“心痛”等范畴,综观诸家之论,基于张仲景之“阳微阴弦”论,因《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篇指出:“师曰:夫脉当取太过不及,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责其极虚也。今阳虚知在上焦,所以胸痹、心痛者,以其阴弦故也。”“阳微阴弦”虽是脉候,但后世医家公认为是对冠心病病因病机的高度概括,以脉测证。“阳微”即寸口脉沉而细,是指上焦阳气不足,胸阳不振;“阴弦”即尺脉弦紧,揭示阴邪内盛,水饮内停,即在胸阳不足或胸阳不振之时,外邪、痰浊、瘀血等可乘虚而入,痹遏胸阳,阻滞心脉而发病。很多中医冠心病研究者立论于“阳微阴弦”病机,立法于益气活血为主,调整阴阳、化痰理气为辅的治则,与现代医学认为冠心病因动脉粥样硬化而致心肌缺血缺氧,进而造成心功能减退的病理生理特点相吻合。陈可冀院士在临证治疗冠心病时特别强调,“瘀血的发生贯穿其发病的全过程,活血祛瘀法是治疗冠心病的通则”。奠定了冠心病的基本治疗原则。

但是,在辨证论治UA时,我们发现在活血祛瘀的基础上,佐以清热凉血,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那么,UA作为一种疑难危急症,其核心病机是什么呢?

通过长期临床实践,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创建了“瘀热相搏”理论,瘀热相搏证,是指火热毒邪或兼夹痰湿壅于血分,搏血为瘀,以致血热、血瘀两种病理因素互为博结、相合为患而形成的一种病机、病证。其病因为火热毒邪;病位深在营血、脉络;病理变化为瘀热搏结,脏腑受损。其致病范围广,多属急难重症,常常是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主要病机。

UA的病理基础是易损斑块,起病急骤,但其致病过程是长期循序渐进的过程。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疾病谱的变化,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疾病使体内痰浊之邪蓄积蕴结,痰浊停滞日久,必致血瘀,曹仁伯在《继志堂医案·痹气门》中明确提出:“胸痛彻背,是名胸痹……此痛不唯痰浊,且有瘀血,交阻膈间”。痰浊、瘀血等代谢产物堆积,引起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和灶状脱落,血管壁通透性升高,痰瘀互结进入内膜,加上管壁胶原纤维化,血管腔增厚、变硬,形成斑块(稳定性心绞痛)。某些特殊因素如劳累、情绪激动、饱食、吸烟、酗酒等情况下诱发热邪(炎症反应),清代医家顾松园认为“烟为辛热之魁”,热蕴营血,煎熬熏蒸,致血液稠浊,血涩不畅,加重血瘀(形成血栓);血瘀蕴积化热,致血热愈炽,两者互为因果,瘀热相搏于血分,易损斑块破裂,发为“心痛”(不稳定性心绞痛),甚至“真心痛”(急性心肌梗死)。

由此可见,痰瘀互结是形成易损斑块的物质基础,瘀热相搏是发病关键。瘀热相搏产生炎症反应,使易损斑块破裂,血栓形成,最终导致不稳定性心绞痛。

3 UA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策

通过上述论证,UA的核心机制是瘀热相搏,多发生于热郁血分,久病入络阶段。我们参照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瘀热相搏证中医辨治指南》和《2011年ACCF/AHA不稳定性心绞痛和NSTEMI指南建议》,拟定了UA瘀热相搏证的中西医治疗对策,以供参考。

UA瘀热相搏证的诊断

3.1 主要临床表现

1)胸痛彻背、缩窄性疼痛,着而不移,痛如火灼,或如针刺,(2)胸闷,(3)心悸,(4)或伴口干苦,发热(以烘热、潮热、烦热、低热、手足心热等为主),便秘,(5)面色红赤或黯红,(6)舌质深红、暗红或红紫,舌体或舌边可见瘀点或瘀斑,或全舌瘀紫;舌下静脉粗张迂曲,青筋暴突;舌苔黄或焦黄,(7)脉细数、沉涩、沉实,或见促、结、代。

临床所见,以上诸症不必悉具,只要准确把握特征性症状或体征之一、二,结合相关舌、脉即可识辨。

3.2 实验室参考指标

心脏肌钙蛋白T(cTnT);心脏肌钙蛋白I (cTnI);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血液流变学;凝血相关指标,包括凝血四项、纤溶酶活性、血小板活化因子、凝血酶等;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IL);肿瘤坏死因子(TNF-α);核因子(NF-κB);热休克蛋白-70(HSP-70);细胞间黏附分子等。

3.3 辨证要点

UA的核心病机是瘀热相搏,且多兼夹痰浊。在辨证时应注意瘀重于热,热重于瘀,抑或瘀热并重,随证化裁。

3.4 治法

3.4.1 基本治法 瘀热相搏是病变过程中存在的病机特征,针对这一基本病机特点,可采用凉血化瘀法治疗。通过凉血,可清解血分的火热,使其不致煎熬津血而成瘀;通过散瘀,可使热毒失去依附,不能与瘀血胶结而难解难清。凉血与化瘀联用,可清血分之热,散血中之瘀,解血分之毒,止妄行之血。

3.4.2 基本方药 方选江苏省中医院专科特色制剂“抗栓Ⅰ号”“芦黄颗粒”加减,常用主药有苏木、红花、水蛭、漏芦、黄精、姜黄、虎杖、何首乌等。

3.4.3 随证化裁 热重于瘀者,加紫草、大青叶清热凉血解毒;瘀重于热者,加三七、炙水蛭活血化瘀;瘀热酿痰者,加天花粉、知母、胆南星清化痰热;瘀热伤阴者,加玄参、石斛滋阴生津;气阴两伤者,加西洋参、麦冬益气养阴;气滞明显,加檀香、徐长卿理气行气;瘀热阻窍者,加冰片、丹参、石菖蒲、郁金开窍醒神。

3.4.4 参照《2011年ACCF/AHA不稳定性心绞痛和NSTEMI指南建议》,拟定UA的西医治疗原则为:

1)一般治疗:UA急性期卧床休息1~3d,吸氧、持续心电监护。

2)强化治疗,包括:抗缺血治疗、抗血小板和抗凝治疗。

3)建议尽早使用时他汀类药物。

4)有些患者经过强化的内科治疗,病情即趋于稳定。另一些患者经保守治疗无效,行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治疗。

4 小结与展望

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周仲瑛教授为首的课题组先后对流行性出血热、急性肾衰、高血压性脑出血、出血性疾病、重症肝炎、慢性乙肝等进行了专题研究,揭示了“瘀热”病机在内科疑难病发病中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本文结合临床实践,将“瘀热相搏”理论运用于不稳定性心绞痛治疗,初步提出不稳定性心绞痛的发病机理是易损斑块,核心病机是瘀热相搏,治疗关键是稳定斑块,基本治则以凉血清热、化瘀解毒为主,随证化裁,并初步建立中西医结合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诊疗规范,为不稳定性心绞痛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Copyright 2012-2021 Jiangsu Province Hospital of Chinese Medicine All right reserved 江苏省中医院版权所有
地址:南京市秦淮区汉中路155号    联系电话:025-86618472、86518612、86617141-20300/20130
技术支持:南京长观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苏ICP备05011462号-1     江苏省互联网医院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