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15
2025-07
一封致周围血管科、北ICU、核医学科全体医护人员的感谢信
  此刻怀着难以言表的感恩与敬意,郑重写下这封感谢信,向贵院周围血管科、北ICU、核医学科全体医护人员致以最诚挚的谢意。96岁高龄的父亲被腹痛折磨长达两月有余,一次次辗转求医,却始终无法揭开病痛的“谜底”,我们每日在焦虑与无助中煎熬,他日渐消瘦而憔悴的面容更似重锤敲击着全家人的心。直至6月5日,慕名来到江苏省中医院,命运的转机才悄然降临。    在紫东院区核医学科进行PET/CT检查时,张碧云主任的负责态度让我们深受感动。对高龄危重病人特事特办,优先安排检查,检查中各位医生耐心指导患者摆正体位、认真分析检查结果,及时向我们了解老人病史,检查结果出来后,第一时间通知了我们,并耐心的向我们讲清了病情危急程度,让我们高度重视立即到医院本部准备手术。正是张碧云主任等专家的敏锐判断和为患者负责任的精神,为后续治疗争取了宝贵时间。  当确诊为腹主动脉瘤时,整个家庭瞬间被恐惧情绪笼罩。关键时刻,周围血管科冉峰主任迅速启动手术应急预案,要求病人减少体位移动,以防主动脉瘤破裂,第一时间到急诊就近手术。手术室里,冉峰、乔威、姜伟华等医生争分夺秒、配合无间,凭借精湛的医术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成功完成腹主动脉瘤及双侧髂总动脉支架置入术。这场与死神的赛跑,他们以专业与果敢赢得了胜利,为患者筑起生命的防线,让我们紧绷的神经终于得以舒缓。  术后的康复之路,同样凝聚着医护人员的心血与温情。在北4病区ICU及南东15病区周围血管科的病房里,护士们化身“生命的守护者”,每一次温暖的抚慰、精准的用药及细致的监测,都饱含着他们对生命的珍视。面对老人的烦躁不安和我们的反复询问,她们始终面带微笑保持足够的耐心,用亲切而温暖的话语驱散我们内心的不安。医生们更是不辞辛劳,每日多次查房,根据恢复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用行动诠释着“以患者为中心”“医者仁心”的深刻内涵。  贵院医护人员以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术和无私的奉献精神,为患者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医者妙手仁心。他们的责任担当和努力付出,我们全家将永远感恩于心并学习传承。 
12
2025-06
一封致妇科管群主任的感谢信
怀着无比感激与敬仰的心情,我谨致此信,衷心感谢管群主任在我最无助、最焦虑的时刻伸出援手,以高尚的医德与精湛的医术为我排忧解难,使我重拾健康与希望。2024年底,我突发巧克力囊肿破裂,病情骤急,因各种原因辗转多家医院,都未能收治,求医之路一波三折,此时我彷徨无助、身心俱疲。2025年1月7日,我抱着最后一线希望来到了管群主任的门诊,管主任当场详细查阅了我的病情资料,确定病情紧急,必须马上手术。彼时正值春节前夕,管主任的日程安排满满当当,但她急病人之所急,忧患者之所忧,在和助手医生商量后,硬是从密密麻麻的手术计划表中,为我腾出宝贵时间,及时施以援手,使我病有所医、心有所安。管主任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医者仁心”的崇高境界,这份恩情我铭记于心。入院之后,因我病情复杂,盆腔粘连严重,手术风险高、难度大,但管主任高度重视,为我精心统筹手术方案,还特邀普外科柳欣欣主任协同手术,他们精湛的医术为我赢得了健康。在术后恢复期间,管主任还考虑到我有肠梗阻等并发风险,果断要求我延长流质饮食周期,及时补充营养支持,使我的恢复过程平稳顺利,各项指标逐步恢复正常。回顾整个就医过程,我常常心怀感恩、热泪盈眶。管群主任不仅医术高超、妙手回春,更拥有大医精诚之德、济世仁心之怀。管主任始终将患者安危置于首位,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真正践行了救死扶伤的神圣使命,是当之无愧的白衣天使,是我们患者心中真心值得尊敬的医者楷模。再次向管群主任致以最诚挚的感谢与最祟高的敬意。
15
2025-05
一封致眼科王英医生和针灸康复科张聪医生的感谢信
我在今年三月底突然头部感到神经痛,全身乏力,当时以为是鼻腔旧疾复发就去了就近医院准备做鼻腔手术,术前检查结果是“带状疱疹”,右额及头部周围出现了大量的“疱疹”,之后眼睛也被染上了此疾,医生对我先后进行了二次眼科和皮肤科的会诊,采取挂水消炎、吃药、点眼药水、抹药膏等治疗方案但均无效,眼红肿痛难忍,无奈之下带病出院。随即来到了江苏省中医院眼科继续治疗,因专家号源已满,只挂到了普通号,值得一提的是,我幸运地遇上了眼科第五诊室的王英医生,王英医生首先进行了详细的问诊,在做了必要的检查之后做出了准确的诊断是“虹膜炎”,且果断的停掉了前期在其他医院开的多种药物,只选用了其中二款眼药水,同时还详细的指导我用药,在王英医生全面精心指导下我眼部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并好转。同时,针灸康复科张聪医生针对我的“带状疱疹”果断采用“梅花针”和针灸并用方法为我治疗,真是针针到位、次次显效,通过一周多的治疗,我的病情完全恢复。通过这次诊疗让我深深体会到:找对医院很重要,找对医生更重要,医技医德是患者治疗康复的基准和保证。王英医生诊断准确、用药精准;张聪主任针针到位、医技精湛。江苏省中医院不仅医疗设备好、医德好、医术更高。感谢医院培养和造就了这些医德医技双佳的优秀医生,感谢医生们为患者驱病降痛、排忧解难,你们无愧于“白衣天使”的光荣称号。
14
2025-05
一封致南东17病区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全体医护工作者的感谢信
我们怀着最诚挚的感恩之心,向江苏省中医院南东17病区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全体医护工作者,尤其是陆晓旻主任,致以最深切的谢意。感谢你们在父亲肺部纤维化危重治疗期间展现的高尚医德、精湛医术和无私关怀。父亲因肺部纤维化导致呼吸衰竭、血氧持续不足,多次命悬一线,我们家属心急如焚。在最艰难的时刻,是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全体医护人员用专业与温暖为我们点亮了希望。陆晓旻主任始终以“生命至上”的信念冲锋在前,无论昼夜始终耐心接听我们的求助电话,用专业细致的解答抚平我们的慌乱,不辞辛劳地协调床位,制定最佳治疗方案,用精准的诊疗和全身心的投入为父亲争取到宝贵的生机。正是这份对生命的敬畏与责任,让父亲在危重病情中依然能享有尊严与希望,也让我们拥有了更多与他相伴的珍贵时光。贵科室的其他医生和护士同样令人动容,日夜值守的细致护理、随时响应的病情监测、不厌其烦的沟通解释,这一系列的情景,让我们在冰冷的仪器声中感受到人性的温度。你们的团队协作与无私付出,为父亲筑起了一道坚实的生命防线。作为患者家属,我们深知,每一次病情的好转,都凝结着你们的汗水与心血;每一句“放心,有我们在”的承诺,都承载着医者对生命的敬畏。在江苏省中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我们不仅看到了顶尖的医疗水平,更感受到了“医患同心”的深情厚谊。你们以白衣为战袍,以仁心为铠甲,在生死战场上书写了奇迹。纸短情长,难表感激于万一,再次感谢陆晓旻主任,您的医术与品德是点亮我们全家的灯塔,祝愿你们在忙碌的工作中保重身体,继续为更多家庭带去希望与光明。
14
2025-05
一封致风湿科郭峰主任、甘可医生及花蓉护士等医护团队的感谢信
“夫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非聪明理达,不可任也;非廉洁淳良,不可信也。”又“妙手回春袪疾苦,仁爱无疆暖人心。”江苏省中医院风湿科郭峰主任、甘可医生团队以及花蓉等护士团队切实的做到了。本人是系统性红斑狼疮及硬皮症患者,几年前曾出现过多器官衰竭的危重情况,三年前开始定点在郭峰主任门诊就诊,在他的中西结合治疗调理下,身体状态维持良好,但春节后不慎甲流,发高烧后自行服用奥司他韦和布洛芬,却出现不良反应引发休克,被紧急送至江苏省中医院急诊,后又迅速转至风湿科入院治疗。在此,要特别感谢急诊科赵玉芹医生热心周到、主动细致地帮我们解决了很多问题。本次入院治疗,是我十几年来最舒心,疗效最好的一次。无论是一开始针对休克的抢救,还是之后发现病毒肺炎的及时治疗,郭峰主任团队都表现出了专业高效,更重要的是,他们既详细充分的将病情告知病人,又能迅速高效的制定治疗方案并与病人有效沟通,让病人丝毫感觉不到压力和焦虑,感受到的是医护人员从病人角度出发,考虑到的是帮助病人脱离病苦,而不是先考虑自己的责任规避和安全的按章办事,更没有把有可能承担的责任和困难的抉择推给病人。出院时,不论是身体状态还是精神面貌,我都恢复的非常良好。在门诊时,郭峰主任常年如一日的平等对待每一位病人,多年坚持提早半小时开始看诊,能准确叫出每位病人名字,记得每位病人的病情、用药特殊性,甚至关心病人对中药口感的接受度并加以调整,对于病人提出的合理要求都尽力满足,尤其是对贫困弱势群体,惜老怜贫,温文有礼,始终如一。甘可医生作为主治医生,开朗积极和煦,善于与病人进行沟通,为病人心理疏导,具体执行落实治疗方案并及时反馈。这一点与几年前住院时遇到的同病科史潇璐医生很像,都是怀有仁心仁术年轻一代的医务工作者,未来可期。花蓉护士是风湿科病房里知名的高手,专业技能出神入化,本次住院,帮我化解了两次危机。刚入院时,我的血管情况本就不好,又加之全身脱水,在急需大量输液时却无法打入留置针,在其他护士已无能为力时,花蓉护士仍在耐心坚持,并为了减少我的痛苦,不停摸索、谨慎下针,最终在右上臂外侧一个细小血管成功置针,解救我于燃眉之急。还有次是抽血气,也是因为我身体的特殊性,曾发生过换不同的医生先后下针十几次都无法成功的情况,给我留下了极强的心理阴影和创伤,此次第一针失败后,甘可医生迅速请来花蓉护士,只见她从容不迫,轻摸脉门,手起针落,我都没觉得疼就大功告成了,让大家惊叹不已。生病住院,原本就是让专业的人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治病救人治愈出院,而不是让病人自担风险、焦虑不安。正是有郭峰主任、甘可医生、花蓉护士这些专业技能过硬、医德人品出众、长年不改初心付出的基层工作者,才能让老百姓实实在在的感受到国家对于人民的良苦用心。“我愿天地炉,多衔扁鹊身”,希望现在的风清气正能持续下去,我们坚决拥护这些实力派的优秀医护工作者。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