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10
2025-07
岐黄匠心凝方寸 杏林传承润万家 ——江苏省中医院特色制剂文化体验展暨2025中西医结合健康江苏行--全国科技活动周主 题活动圆满收官
一列跨越七十载的“历史溯源墙”前,市民驻足凝望泛黄的制药器具与智能化生产线对比图;手工药囊制作区,药师正讲解“君臣佐使”的配伍哲学……7月5日,“岐黄传承·杏林匠心”特色制剂文化体验展在江苏省中医院成功举办。展览通过主题展区、互动体验等,让千余名市民沉浸式感知中医药制剂的千年智慧与现代创新。方寸展台见乾坤:从古法炮制到智能智造在历史溯源展区,1954年建院初期的铜药碾与2025年全自动灌装线的影像同框呈现,勾勒出制剂工艺的世纪蝶变。展柜中,肺宁合剂、消风冲剂等十大“明星制剂”首次集中亮相,玻璃瓶身折射着国医大师周仲瑛、邹燕勤等名家的学术精髓。“肺宁合剂单日产能达1.5万瓶”,制剂中心副主任王迅指向“智慧制剂透视窗”中展示的煎煮画面介绍:“全流程智能化管控,让古方汤剂焕发现代生命力”。手作体验悟真知:让本草智慧触手可及在手工制作香囊体验区,市民们依据协定处方调配药材,药师现场解析配伍逻辑,市民们纷纷感叹:“亲手配伍药材,才懂‘三分治七分养’的深意!”中药茶饮区聚焦清暑茶与清肝明目茶:清暑茶以薄荷、金银花、麦冬等为核心;清肝明目茶则融合荷叶、菊花、枸杞等,降低寒性,口感清冽,上班族张先生体验后称“草本清香扑鼻,缓解眼睛干涩”。傅静娟、张梦晨、王天慧、刘东方等中药专家现场答疑,将深奥药理转化为生活健康指南。守正创新双轨并行:200余制剂背后的硬实力作为江苏省规模最大的制剂中心,依托全国30个省级行政区35万亩道地药材基地,构建从种植到成药的质控闭环。近三年完成19项制剂转化,如潜阳育阴颗粒、黄葵敛肠液等拳头产品,更成为全省制剂“中央厨房”,服务省内外多家医疗机构。制剂中心主任田立元强调:“让躺在古籍里的方剂‘活起来’,是我们对中医药守正创新的答卷”。这场以“岐黄传承·杏林匠心”为主题的文化体验展,不仅是一次中医药制剂成果的集中呈现,更是一次跨越古今的文化对话。千余名市民通过亲手制作香囊、品鉴辨证茶饮、聆听名医解析,触摸到中医药“君臣佐使”的哲学智慧与“守正创新”的时代脉搏。未来,江苏省中医院将持续打造“流动的中医药博物馆”,让典籍中的千年智慧走出展柜,融入社区、校园乃至千家万户的生活日常,为文化自信注入生生不息的杏林力量。
29
2025-06
全国老药工罗小明团队来我院交流学习
2025年6月27日,全国老药工罗小明及工作室主要成员一行5人来我院与我院老药工团队成员交流学习,我院的全国老药工姚毅、江苏省老药工张先林等参加了交流会谈。罗小明是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人民医院的副主任中药师,2024年11月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列为全国老药工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的老药工。甘肃是我国的中药材大省,盛产当归、 党参、大黄、甘草、黄芪等中药材,素有“天然药库” 的美誉。罗小明工作室依据得天独厚的天然资源以及自身特色开展唐古特大黄的种植、产地加工技术传承与研究;淫羊藿的林下种植技术传承与研究等工作,该工作室的工作的开展有利于中药材的保护发展。罗小明主任先展示了他们工作室的工作情况,也提出了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疑惑,姚毅主任提出老药工传承工作室建设工作是国家中医药传承发展的重要工作之一,传承技能只是手段,传承老药工的学术思想和经验才是重点,老师与传承人要有对中医药的热爱与深情才能将这份工作做好。双方工作室成员从工作室建设内容、人才培养、制度建设、经费使用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通过交流,双方都对老药工传承工作室的工作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工作内容与目标更加明确。最后,罗小明主任与工作室成员参观了我院门诊中药房。
25
2025-06
【匠心“剂”艺】小药片,大学问——探秘片剂里的“刚柔之道” 从古法“药饼”到现代压片技术,一片中药如何练成?
合剂如何"摇"出精华?片剂怎样"压"进乾坤? 口服液为何"滴"秒见效? 胶囊剂怎么"裹"住奇效?颗粒剂如何"冲"显便捷?外用制剂怎样"透"达患处? 江苏省中医院中药制剂研发中心【匠心“剂”艺】栏目全新启航我们以匠心解构经典用剂艺连接古今共同探索——  让传统汤药蜕变为现代剂型的科学之力! 【开篇·千年剂型的智慧新生】> “丸者缓也,片者达也。”  > ——《神农本草经》   提起中药,许多人脑海中浮现的是砂锅慢熬的汤药或圆润的蜜丸,但你是否知道,片剂这一看似现代的剂型,早在宋代便有雏形?古人将药材粉末压制成“药饼”,取其便于携带、服用之利。而今天的江苏省中医院中药制剂研发中心,以“刚柔并济”之技,让传统药方在片剂中焕发新生——刚在工艺(精密压制、智能制造),柔在匠心(保留药性、提升口感)。   【第一章·古方今制:片剂的“刚柔密码”】1. 古法筑基:药材的“柔之道” - 种植之柔: 顺应自然,适地适药  中药材习性不同,适宜的生长环境也不同(如人参喜阴凉、薄荷需阳光)。为此,江苏省中医院中药制剂研发中心在全国30个省市建立了超100个道地中药材种植基地,品种覆盖了大部分常用中药饮片,为片剂生产提供了道地优质的原料保障。- 加工之柔:以柔护质,因材施治  饮片加工是整个生产过程质量控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通过手工精选,温和加工的手段能更好的保留药效。如制剂研发中心“保肾片”中的何首乌,选自贵州铜仁道地药材种植基地,经炮制后药性温和,更利于压片成型。2. 科技赋能:工艺的“刚之技”   片剂在生产过程中涉及前处理,投料、提取、浓缩、干燥、制粒、压片等多个环节,随着科技的发展,生产设备更加先进,各环节的质量控制愈发稳定。制剂研发中心搬迁至牛首山以来,实现了从投料、提取、浓缩到精制全过程的自动化管理,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实时监控及时关注生产情况,在线控制提取车间的关键工序。这种“科学煎煮到智能制造”的转变,不仅大幅提升了生产效率,更确保了每一批片剂产品的工艺稳定性和质量一致性。  步入江苏省中医院中药制剂研发中心的固体制剂车间,数条全自动生产线正高效运转,彰显着现代制药工业的智能化水平。中心配备了400多台国内先进的研发设备和检验仪器,包括CT-C-Ⅲ型热风循环烘箱、ZP-39系列旋片式压片机和GZPTS-55系列双出料压片机、包衣机、LB-2D型崩解时限测试仪等高精度设备,实现智能压片,精准控制压力与湿度,确保片剂硬度适中、崩解时间稳定,为片剂的质量稳定提供了坚实保障。【第二章·蜕变之路:从名医处方到优质片剂】  江苏省中医院中药制剂研发中心的片剂生产,完美诠释了“名医名方、道地药材、优选工艺、智能制造”十六字方针。每一款片剂产品的诞生,都要经历严谨科学的研发流程: 【处方论证】是首要环节。研发中心依托医院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岐黄学者等名老中医的宝贵经验处方,通过专家组可行性论证后进入开发阶段。 【工艺研究】阶段最为关键。从一张处方到新制剂开发完成,需要经历实验室工艺制备及质量标准研究、中试生产、稳定性研究等多个阶段,通常需要2-3年的药学研究才能取得文号投入生产。研发团队会反复实验、摸索、调整,直至找到最优工艺参数。 【质量控制】贯穿全程。研发中心坚持“小包装透明投料”原则,拒绝大包装饮片,确保能清楚看到每一包饮片的质量;即使工作量巨大,也始终安排专职中药师从事投料核对把关工作,确保投料工作准确无误。这种对质量的极致追求,确保了“良心药、放心药”的品牌承诺。【智能制造】提升效能。研发中心引进了全自动生产线,大大提升了生产效率和服务效能。立库系统实现智能化出入库,与医院HIS系统连接,对在库品种的实时批号管理,满足总部、各分院区及调剂单位的使用。 【第三章·明星产品:片剂的“独特价值”】保肾片:护肾养生的中医智慧保肾片作为江苏省中医院的经典院内制剂,凝聚了医院肾病科名老中医的临床经验精华。该片剂精选多种补肾益气中药,通过现代工艺精制而成,具有“补肾固本、益气养阴”的功效,特别适合慢性肾病患者的长期调理。保肾片的制备工艺体现了研发中心对传统中药的现代化诠释。药材经过精确配比后,采用先进的提取技术,最大限度保留有效成分;浓缩过程采用低温减压技术,防止热敏性成分破坏;最后通过高速压片机成型,包衣机包衣,确保每片剂量精准、崩解时限稳定,外观颜色一致。这种融合传统理论与现代技术的工艺路线,使保肾片在临床应用中展现出稳定可靠的疗效。 参梅含片:咽喉疾病的典范之作参梅含片是国医大师干祖望教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研制的特色制剂,方中包含乌梅、南沙参、麦冬等药材,具有“清热利咽、养阴生津”之功效,专治咽喉炎。该制剂采用"含化"的独特服用方法,使药物在口腔中缓慢溶化,获得黏膜给药和消化道给药的双重作用,极大提高了治疗效果。 冠心平片:活血化瘀的心脏卫士 心血管科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临床专科,年门诊量达30万余人次。冠心平片作为江苏省中医院心血管科的特色制剂,凝聚了该院在心血管疾病治疗领域的深厚积淀,在冠心病、高血压等疾病治疗方面具有显著优势。该制剂采用β-环糊精包合技术,有效锁住挥发性成分精华,包合技术的成功应用,是冠心平片实现“工艺稳定、疗效可靠”现代中药品质的关键一环。    从“泛丸成丹”到“压片成剂”,变的是形态,不变的是“精研药性,以人为本”的初心。江苏省中医院中药制剂研发中心用科技赋能传统,以创新驱动发展,正在书写中医药现代化的精彩篇章。保肾片、参梅含片等明星产品,不仅是"省中制造"的金字招牌,更是中医药守正创新的生动实践。在这里,千年的中医智慧与现代科技交相辉映,共同守护着人民群众的健康福祉。
11
2025-06
第八届“华东杯”药师演讲比赛南京赛区参赛作品——药盒的温度
尊敬的领导、亲爱的同仁: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药盒的温度。当清晨第一缕阳光洒进医院,门诊药房早已亮起灯光,药师们有条不紊的穿行在货架间整理、补充,为新一天的战斗做准备。货架上的药盒排列有序;电脑、高拍仪开始运行;发药台也井井有条。这些看似平凡的日常,是我们守护生命的重要战场。药盒的温度就藏在其中。  药盒有温度,前提是专业。记得有一次,一位七十多岁患有骨关节炎的大爷,颤颤巍巍的来取药,我审核处方时发现医生竟然同时开具了塞来昔布胶囊和双氯芬酸钠缓释片,这两种药都是非甾体类抗炎药,重复用药有增加肾毒性的风险。我立马和大爷说明情况,结果大爷一脸不耐“医生开的还能有错?你就只管把药给我。” 对于他的不理解,我有些委屈,但还是坚持联系医生,沟通后医生停用了双氯芬酸。大爷的表情也从一开始的质疑转变成了最后的赞许,临走前向我竖起大拇指:“你们药师呀,真专业!是我错怪你啦”。大爷朴实的话语让我突然意识到,药师的专业、严谨,是我们面对质疑时的底气,更是对生命温暖守护的重要前提。很多人都称呼我们是"发药的",却不知道我们用伶俐的眼神、丰富的专业知识去一遍遍的四查十对,双手的温度早已传递在药盒上,每个看起来平平无奇的小药盒,承载了多少双手的温度。药师的战场,也从不是简单的药品传递,而是用专业知识筑起安全防线,构建信任的桥梁。 药盒有温度,重点在情感。工作四年了,至今都还记得一位老奶奶,拎着一大塑料袋的药盒,局促不安地站在窗口前,上前一步又犹豫起来,我看着她佝偻又瘦弱的身影、花白的头发,一下子就想起了我的奶奶,如果她独自来医院看病,会不会也像这样无助彷徨。我连忙笑着朝她挥手,“奶奶你怎么啦”,了解之后才知道原来是开的药盒种类太多,已经记不清医生的嘱托,想过来请我们帮忙,又怕给我们添麻烦。我为她的善良淳朴所动容,连忙安慰:“没事的奶奶,我来帮您看看!”当我帮她在所有药盒上分门别类贴上用法签后,她脸上的褶皱舒展开来露出了孩子般的笑颜,连声说:谢谢、谢谢!没想到二十分钟后,老奶奶又来了,她在药房窗口探头探脑张望半天,看到我后眼睛亮了,连忙向我招手,说:姑娘,今天你可帮我大忙了!说完从兜里捧出了一颗苹果硬塞到我手里,这红彤彤的苹果把我俩的脸都映红了。我的心里甜滋滋的,药师的自豪感油然而生,没想到举手之劳能温暖他人,更能照亮我自己。当我们把冰冷的药盒转化为有温度的服务,当审方系统里的红色警示化作临床的会心微笑,当七旬老人执意要等特定药师配药,当患者说"有你们在,我吃药放心"时,他们的感谢与认可早已变成善意的温度再传递回来,人性的光辉在温暖互动中愈发璀璨,这是我从业以来见过最闪亮的职业勋章。 药盒的温度是我们对患者温暖守护的坚持。药盒的温度不仅代表了物理储存条件,更代表了我们在用药指导中传递的人文关怀,这种情感化的沟通让专业严谨的药品要求和人性化的服务相结合,让技术回归对生命的敬畏,让冷硬的药盒承载起生命的温度。新时代的药师,正在打破传统认知的藩篱,通过药盒传递着“温度”,一句寒暄,几句关心,在窗口不厌其烦的用药交代,面对反复询问,更是耐心对待,我们知道,温暖的话语或许比药物本身更能疗愈人心。光荣在于平淡,艰巨在于漫长,药学人有温度的药学服务,在平淡的工作日常中闪着耀眼的光芒,我们以此为荣,也深知漫长岁月中难在坚持,如何解决呢?可能唯有始终保持对生命的敬畏与热爱,用敬畏之心钻研业务,用赤子之心传递温度。  同仁们,新时代的医院药学服务早已转向以患者为中心,这要求我们既要做技术派,也要做暖心人,让我们以专业为锚,以仁心为帆,在健康中国的航程中,书写属于药学人的时代华章!  谢谢大家!
1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