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15
2025-09
再探药都·厚积“亳”发 ——省中老药工传承工作室成员参加药博会活动
2025国际(亳州)中医药博览会暨第41届全国(亳州)中药材交易会于2025年9月8日~11日在中华药都安徽亳州举行,本次活动以“中医药,让人类更健康”为主题,聚焦促进中药材规范化管理,对现有中医药标准化体系进行再“升级”,抢抓人工智能发展机遇,关注AI数智化赋能中医药。江苏省中医院国家老药工(姚毅、张先林)传承工作室、江苏省老药工(张先林)传承工作室重视中医药理论学术思想和中药传统技能传承,为深入了解市场行情,培养一线中医药传承人才,借本届药博会的良好契机,工作室组织成员至亳州参加药博会并进行市场调研。一、药博会上成果多,创新路上捷报传本次药博会共安排了20项活动,其中包括13项主题活动和7项延伸活动,涉及文化、经贸、学术、旅游等四大板块。同步发布了10项中药材相关国家团体标准,并宣读了《中药材商贸流通领域标准化亳州倡议》,积极推进行业标准化建设。华佗医学研究成果也在开幕式上重磅发布,充分彰显亳州在中医药传承与创新方面的深厚底蕴。现场还举行了隆重的颁奖典礼,颁发“华佗中医药奖”“华佗医家”“华佗医学传承名师”“华佗医学传承人”等奖项,表彰为中医药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代表人物。本届药博会创新成果纷呈:“AI+现代中医药”场景清单正式发布,推动人工智能与中医药产业创新发展。一个个精心布置的展位、一场场活力满满的活动、一张张信心洋溢的笑脸,令参会的团队成员深刻感受到我国中医药事业的蓬勃发展,也让我们更坚定的树立了为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而奋斗的决心。二、药材市场品种多,质量严把关口严团队成员按计划进行了亳州中药材市场调研。亳州中药材市场是目前全国最大的线下中药材交易市场,品种齐全,是收集各类样品、了解市场行情的好去处。市场一楼是中药药市行,每天早上6点30开市到9点结束,大厅以看样品采购大货为主。二楼是摊位区,该区域以小单散货零售为主。市场周边还配套商铺,常见中药材品种、各类贵细药和冷背品种均可见到。药市行内,我们看到不同产地的当归就想起工作室第一期杏林论药的主题“当归”;看到一年生、两年生的亳白术、不同产地的苍术,又联想起第二期杏林论药讨论的主题“术”类。看到栽培白及、重楼、猫爪草的性状,又回忆起这些品种栽培技术尚未普及时野生品的形态与现在大不相同。工作室成员虽然常年从事中药专业工作,但是对市场行情知道的不够深入,且市场不断在发展变化,就需要我们不断学习,让自己更专业,严把中药饮片验收质量关口,在工作中发挥出专业人员的作用和价值,为我院乃至全国的中医药事业发展助力。随着信息的爆炸式发展,交通便利延伸至全国各大产地,更有利于中药质控追溯至源头,中药全产业链质量可溯源已经成为现实,全过程质量可追溯的中药饮片正应用于临床。如今AI数智化赋能中医药更是推动传统中药产业转型升级的大好机遇,我们应紧跟时代、抓住机遇,让传统医药开启新的发展篇章。
12
2025-09
我院“品鉴圈”在江苏省医院药学品质管理项目 成果汇报大会中获一等奖
2025年9月5日,江苏省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主办的第十六届江苏省医院药学品质管理项目成果汇报大会在南京举行。此次活动汇聚了全省各地品管圈项目中的佼佼者,共计66支队伍参加汇报比赛。我院药学部代表队“品鉴圈”在前期获得南京地区课题达成型项目组一等奖的基础上,在本次比赛中再次取得了该项目组的一等奖。此次比赛获得了药学部总支、药学部的重视和大力支持,组建了一支以庞会明为辅导员,田珊为圈长,黄然、刘鑫、胡晓真、黄亚威、汪敏、汪英俊、廖延武、邱明鸣、倪亮、许朝且为核心成员的队伍。大家群策群力,从本职工作出发,寻方法、找目标、定策略、保落实,最后形成了题为“以保障中医临床用药质量稳定为目的构建中药饮片全流程质控体系”的汇报材料。黄然、刘鑫、胡晓真三位选手在汇报比赛中用生动活泼的语言,流畅丝滑的ppt展示成果,获得评委及同仁们的高度评价,最终在众多参赛团队中脱颖而出,获得课题达成型项目组一等奖。这一荣誉不仅彰显了我院药学团队的专业实力与创新精神,更标志着我院在药学品质管理领域迈向了新高度。在此次赛事过程中,我院“品鉴圈”不仅呈现了优质的汇报内容,也学习了全省优秀同仁们的品质管理手法,为未来提供更好的药学服务拓展了思路。团队将持续聚焦临床需求与患者需求,以科研创新为驱动,以质量改进为路径,为构建更完善的医疗健康服务体系贡献药学力量。药学部也将以此次荣誉为动力,继续深化药学服务内涵,探索更多创新模式,为患者提供更安全、更优质、更高效的药学服务。
19
2025-08
我院“品鉴圈”在2025年南京地区医院药学品质管理项目汇报会中获一等奖
为持续推进医院药学品质管理项目的开展,推进品管工具在医院药学质量改进工作中的应用,2025年8月13日南京药学会医院药学专委会举办了“2025年南京地区医院药学品质管理项目终期汇报会”,参赛医院17 家,共计 31个品管圈。我院药学部代表队“品鉴圈”参加汇报。此次比赛药学部非常重视并给予大力支持,黄然、刘鑫、胡晓真三位选手以“以保障中医临床用药质量稳定为目的构建中药饮片全流程质控体系”为题进行了生动且详细的汇报,获得评委及同仁们的高度评价,最终在众多参赛团队中脱颖而出,获得课达及多维管理工具组一等奖。这是对我院药学团队以患者为中心、以科技为引擎、以品质为基石所开展的药学服务革新工作的高度认可。荣誉见证实力,匠心铸就品质。我院药学部品管圈团结了一群充满激情与才华的青年药学工作者,在药学部领导的带领指导下,深入研究中医药的现代应用,促进中医药信息化、体系化、集约化、精细化发展,将现代科技与传统的药学智慧相结合,并不断创新灵活运用品管手法对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展开调研、分析并给出了解决方策,在工作中落实方策以解决问题并加强药学工作的品质管理。自2009年开圈至今,我院药学部品管圈不断发展壮大,在各项比赛中获得佳绩。此次活动,品鉴圈以田珊为圈长,黄然、胡晓真、黄亚威、汪敏、汪英俊、廖延武、倪亮、邱明鸣、刘鑫为核心成员,庞会明任辅导员,以保障中医临床用药质量的稳定性为切入点,实现中药饮片全流程质量管理为主要内容,开展药学服务革新工作,充分展现了我院药学工作者的责任担当与专业素养。药学服务没有终点,只有更高起点。未来品鉴圈也将继续深耕中药饮片质量管理领域,为药学事业的高质量发展书写新的篇章。 
11
2025-08
江苏省中医院老药工团队赴甘肃考察
8月1日至7日,江苏省中医院姚毅全国老药工工作室与张先林江苏省老药工工作室赴甘肃省临夏市、合作市、定西市等地的中药材种植加工基地考察。此次考察聚焦本院常用的黄芪、党参、当归等中药的源头,涵盖其生长环境、地理位置及生长周期、产地加工等方面。考察首站,团队与甘肃省临夏州人民医院全国老药工罗小明工作室成员展开交流。老药工工作室负责人庞会明简要介绍了姚毅工作室、张先林工作室的近期工作进展,双方还就未来工作室间的更多互动规划达成共识。交流间隙,团队参观了该院的中药房与煎药室,了解中药饮片的使用情况及产地厂家等信息。张先林老药工在中药房内,对三七、桂枝、牛膝等药材的道地产区、质量把控及真伪鉴别进行了现场指导。第二站,团队考察了合作市的甘南百草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该公司拥有全国最大的唐古特大黄种植基地,年产唐古特大黄近2500吨,产品远销海内外。据《中国药典》记载,大黄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或药用大黄的干燥根和根茎,具有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止血、利湿退黄等功效,是中医临床常用的泻下药和清热药,其主要有效成分为蒽醌类化合物。目前医院所用大黄饮片的药源为掌叶大黄,此次考察也关注了该品种的质量及饮片中有效成分的最新研究进展。考察团队成员与该公司负责人还就大黄临床使用的多个炮制品种进行了深入交流。第三站,团队考察了江苏省中医院道地药材基地位于定西市的药材仓储中心。该仓储中心面积近6000平方米,储存有黄芪、柴胡、猪苓、红花、羌活、菟丝子等多种中药材。张先林老药工以及其他工作室成员一同对仓储中心的药材原料进行督查,从源头为江苏省中医院的中药材质量把关,切实保障药材质量。随后,团队分别考察了道地药材黄芪、当归、党参种植基地。这三个品种是中医临床常用品种,医院中药饮片的质量也广受患者认可。优质中药饮片的背后,离不开药师团队对基地种植、采收环节的严格质量把控。位于海拔约2500米的甘肃省渭源县,具备适宜黄芪、当归、党参生长的良好环境。张先林老药工针对每个品种的道地产区进行了详细讲解,让工作室成员们收获颇丰。
25
2025-07
术结灵根 ,雅韵杏林 --中医药融合沙龙纪实(二)
7月23日下午,姚毅全国老药工工作室、张先林省老药工工作室联合江苏省中医院药学部举办了“杏林论药”系列活动的第二场。邀请了来自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市中医院老药工工作室成员以及部分临床专家、青年药师一起参与。继上次的“当归”,这次研讨的主题药材是“术”。白术是一味传统药材,在《神农本草经》中列为上品,也是我院用量排名靠前的大宗药品。本次论药,我们不以现代定性定量来尺规中药材,而是借助老药工传承的经验来判别真伪、衡量优劣。对于白术和苍术不同品种、不同炮制,会带来怎样的药性区别,希望通过这种医师、药师对话的方式,对中医诊疗起到积极作用。首先,李逸飞药师从“术”类药材的产地变迁和炮制考证史入题,由黄然药师现场讲解不同种类、产地的白术、苍术的性状差异,揭示道地产区变迁对药性的深远影响,深入浅出地讲解了“术”的前世今生。来自心内科的医师刘健主任,结合经典药方,从临床诊疗角度解读不同方解中白术、苍术的规格和炮制方法,从临床诊疗角度解读不同方解中“术”的迥异用法。在讨论环节,临床专家们踊跃发言,分享了自己对“术”类药的看法和疑问。在场的听众们纷纷感慨,原来我们常见的处方用药竟有如此多的门道。   “杏林论药”系列活动,形式是医药共研,目的是 “医药融合”,旨在培养“知医懂药”的人才,促进中医临床诊疗水平的提升。在座除了老专家,更多的是我们年轻的面孔,也希望依此为契机,激发更多人对中医药的兴趣,培养出更多热爱并致力于中医药事业的年轻人才。
1 2 3 4 5